数智赋能龙华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南方都市报APP • 龙华大件事
原创2023-11-14 10:30

“‘环园码’覆盖辖区70%以上工业园区,‘环企码’覆盖辖区95%以上工业企业,‘码上管服’新模式已在龙华全面推行,生态环境执法方式和辖区营商环境得到‘双优化’”,近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龙华管理局(以下简称“龙华管理局”)了解到,为有效破解传统监管模式的壁垒,实现生态环境监管与服务质效提升,龙华管理局勇立潮头,把握信息化变革历史机遇,积极探索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在生态环境监管领域的运用,创新推行“环企码”(企业环境信息集成码)和“环园码”(园区环境信息集成码)“双码”并行联动的“码上管服”管理新模式,助力龙华区全面打造“数字龙华、都市核心”。

“码上管服”管理模式的推行,一方面可有效缩减现场查阅环保相关文件的时间,提高执法效率,减少对企业的执法干扰,优化辖区营商环境;另一方面可根据星级评价结果对企业施行精准监管,科学合理配置执法资源,提高监管效能,对于五星企业,将其纳入正面清单,减少执法频次,对于星级较低企业,加大检查频次和执法力度,形成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的监管态势。

夯实数据基础,完善“现状+问题”底数台账

自2017年起,龙华管理局对全区工业污染源进行排查与数据更新,收集掌握企业基本信息、生产信息、环保相关手续情况、产排污情况、污染防治情况等内容,建立完善的工业污染源“一本账”和“一企一档”,实现了辖区工业污染源“底数清、问题明”,为开展环境执法工作和搭建“环企码”“环园码”管理机制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在扫楼排查过程中,加强了对问题企业的技术指导和督促整改,不规范企业占比由最初的64.2%下降至4.2%,实现辖区环境管理不规范企业占比逐年减半。有7万余家次企业信息录入与更新,构建了龙华区工业污染源环境信息数据管理平台,收录和掌握存续企业1万余家,实现辖区工业企业全覆盖。

厘清监管思路,确定“线上+数字”监管理念

龙华区位列全国工业百强区第13名、深圳第4名,工业企业数量庞大,主导产业为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时尚创意四大类,其中电子信息和时尚创意更新换代速度快,加之龙华区“一圈一区三廊”产业布局建设及前三年疫情的影响,大量企业迁入搬出,产生海量工业污染源环境信息亟待更新。同时,近年来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各类职能、权限的不断下放,基层环境执法工作存在“人员少、任务重”的问题,工业污染源的监管工作源头防控难、执法覆盖不全。为有效解决监管难题,龙华管理局于2022年年初在“环企码”基础上再发力,推出“环园码”,形成双码高效联动、有力互补的“码上管服”模式。通过数据化和工具化方式赋能监管部门,形成一键扫码、两级管理、三方互动、四处场景、五星管理的功能模块,实现“码”上服务和监管,解决监管任务繁重与监管力量不足之间的突出问题、监管部门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源头防控难问题,有效提升执法效能。

优化监管方式,打造“线上+线下”监管模式

“环企码”、“环园码”环境监管平台是以辖区工业污染源数据库为基础,将企业环境信息及工业园区环境信息集成到二维码,形成的环境信息卡,作为企业、园区的“电子标签”、监管执法人员的“现场档案袋”。一是采用五星管理模式,帮助企业/园区快速识别环境管理短板和弱项,倒逼企业/园区自觉守法,履行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从而提升源头防控能力,防止“散乱污”企业回潮。二是“环企码”“环园码”有效联动,实时掌握园区工业企业入驻、搬迁和污染源变动情况,有力补充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推动生态环境监管由“碎片化”走向“系统化”,实现企业与园区环境信息一屏掌握,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与园区办公室两头跑难题。三是完善数据反馈渠道,问题企业落实整改后,可在线上传佐证材料,后台审核无误后进行星级提级,将“线下提交+纸质核实”的繁琐流程搬至线上,实现一键申报、无纸办公、互动留痕,最大限度提高监管效率、减少对企业的干扰。

坚持管服并重,实现“问诊+普法”双重服务

在提高监管效率、实现监管覆盖基础上,龙华管理局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将“事后监管”转变为“事前服务”,将“事后执法”转变为“事前普法”,依托“双码”环境监管平台打造“问诊+普法”双重服务。为此,2019年3月龙华管理局聚焦社会热点、难点,把准企业、园区痛点、盲点,一是拓宽服务渠道,开通服务热线电话、微信服务号等,定期发布生态环境相关资讯,让企业/园区享受“投喂式”服务,拓宽普法宣传渠道,提高园区主体环保意识。二是提高服务效率,定点推送企业环境管理问题整改意见,通过开展分类管理与技术指导,为企业、园区提供“一对一”免费咨询服务,指导辖区污染源做好环境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园区环保主体责任,进一步减轻监管负担、执法扰民。

科学执法配置,形成“正面+负面”管理清单

借助星级管理,龙华管理局对辖区所有工业企业按星级评级管理办法形成正面清单管理任务单,对于经营守法,环保规范企业,给予五星,纳入正面清单,减少检查频次,优化营商环境。对于五星以下企业,企业可根据星级情况自查自纠,积极整改,销号“亮星”。对环保问题严重,且整改不到位的企业加大执法力度和检查频次,依据相关整治标准对企业实施原址升级改造、停产整治和搬迁等处置,并列入“负面清单”,实施更为严厉的监管措施并持续跟进和评估企业环境现状直至企业完成问题整改。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试行,“码上管服”管理模式已在龙华落地生根,并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基本实现辖区工业污染源全覆盖。有1万余家工业企业张贴了二维码,覆盖全区95%以上工业企业。有427家工业园区张贴了二维码,覆盖全区50%以上工业园区,预计2024年底实现工业企业与园区全覆盖。二是有效提高监管效能。通过“环企码”定点推送功能对991家企业推送星级变动及问题信息,督促617家企业进行整改,其中超过500家企业通过“环企码”平台提交佐证销号资料。通过“环企码”星级管理发现涉嫌废水漏排企业超过40家,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三是实现“执法型”向“服务型”监管职能转变。环保管家公众号自开通以来,已有4900个用户关注量,超过2075家企业通过环保管家微信公众号获取一对一“把脉问诊”服务,服务咨询次数达2882家次。累计推送最新的环保资讯、政策法规576条,有效提升辖区企业和园区环境保护意识和管理水平。指导企业累计使用“环企码”与监管人员进行互动并提交企业信息680余家次,基本实现了工业污染源“码”上服务、“码”上监管与数据闭环管理,达到了提高现场工作效率和监管执法效能的预期目标。

采写:南都记者 潘莹瑜

编辑:潘莹瑜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