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产业合作如何深化?这份权威报告道出重要路径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科创
原创2023-11-15 20:18

11月15日,在“实体为本 智造广东”2023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赛宝智库高级研究员朱茗进行了“粤港、粤澳产业合作体制机制及发展路径研究”主题报告。该报告以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与港澳产业合作现状及短板为切口,研究提出了粤港、粤澳产业合作体制机制及发展路径建议。

产业合作进展显著

仍存多项合作空间

朱茗介绍,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方案先后出台以来,三大平台敢闯敢试,大力推进制度创新、规则衔接、扩大开放,粤港澳产业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具体体现六大方面特征。从体制机制来看,三大平台均构建超常运作体制机制,如横琴健全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机制,粤澳联合组建了管委会和执委会,由广东省省长、澳门行政长官担任管委会双主任。

图片

朱茗进行主题报告。

从经济发展来看,港澳企业加速融入,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初显,总的呈现出规上工业增速快、港澳资企业贡献大等特点。从产业培育来看,战新产业蓬勃发展,特色产业初步集聚,如南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潜力巨大,人工智能领域培育出小马智行、云从科技、暗物智能等独角兽企业,集聚3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等。从创新格局来看,三大平台均成立了多个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大力推动粤港澳产学研合作。

从要素流通来看,科创、资金、人才、数据等要素跨境流通不断取得突破,如横琴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首个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前海实现全国首批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试点,南沙颁发内地首批港澳工程人才职称证书等。从营商环境来看,三大平台均加大政策支撑力度,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水平,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打造优质产业发展和生活空间。综上可以得出,三大平台与港澳产业合作进展显著,推动粤港澳产业合作向纵深推进。

朱茗表示,三大平台与港澳产业合作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产业合作协调对接机制不健全,产业规模不够大、产业链不完整,科研物资、资金、人才、数据等产业发展要素跨境流动不畅通,贸易投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等规则衔接仍存在制度性障碍,港澳企业对内地政策了解不足等方面的短板。

理清各方供求是关键

建议广东围绕产业集群形成融合新模式

朱茗表示,横琴、前海、南沙作为粤港澳合作的先行地,与港澳产业合作存在的短板折射出粤港粤澳产业合作面临的障碍。通过以国际三大湾区、欧盟、东盟及国内自贸区等经验为鉴,研究提出了粤港粤澳产业合作发展的路径建议。

首先是充分发挥产业合作各方优势,推动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一点非常重要,合作是双向的,我们需要对各方的优势以及希望在合作中获得什么有清晰认知。”朱茗说,为此研究列出了合作各方的供求关系表。

图片

报告列出的粤港澳合作各方供求关系表。

表中可见,港澳特长在于接轨国际市场,具有国际化人才、金融资源、科创资源等国际资源,会展资源等优势。内地优势则在于大市场,可满足科创转化需求促进科创产业发展。三大平台由于通过制度创新、与港澳规则衔接等方面先行先试,促进要素流通等,因此起到的作用是先行地、试验田。

针对这些供求关系,研究分别针对香港、澳门、湾区内地城市和三大平台提出了相应建议。朱茗着重介绍了湾区内地城市可发挥的作用,即面向港澳充分释放内地市场,服务港澳成果转化需求,推动港澳科技创新及现代服务业与珠三角制造业深度融合,并在与港澳科技资源对接中,提高创新策源能力;加强与国际规则衔接,推动湾区高科技产业走向世界和全球高端要素引进来。

其次研究提出,要完善产业合作沟通机制,提升粤港粤澳产业合作效率。省级层面,建议在粤港、粤澳合作联席会议框架下,增设粤港产业合作专班和粤澳产业合作专责小组,就粤港、粤澳产业合作开展对接协商等。

建议创新产业合作模式,壮大大湾区产业集群。广东可围绕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形成“港澳研发+珠三角转化”“港澳孵化+珠三角产业化”“珠三角智造+港澳服务”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并且横琴、前海、南沙作为粤港澳产业合作的重要抓手,可考虑在重点产业领域给予政策支持,加强应用试验及市场准入支持,打造内地与港澳产业合作的示范样本。

此外,研究建议推动要素自由流动,助力大湾区市场一体化。着力推动创新要素、人才要素、金融资源、数据要素等要素资源流动,如创新便利通关模式,对重要科研物资开辟通关“绿色通道”,联合香港引聚国际化人才,探索香港引进、香港薪酬、香港居住、大湾区工作的模式,支持横琴、前海、南沙率先探索建立数据要素交易规则及监管制度规范等。

以及持续提升开放水平,打造接轨国际经贸规则的营商环境。“我们不仅要推动产品走出去,并且要带动湾区产品、设备、技术、标准和管理服务一体化、高水平走出去,从而实现对RCEP成员国、欧盟和葡语国家等国际市场深度对接。”

“实体为本 智造广东”2023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由南方都市报社、N视频主办,东莞市大朗镇人民政府、清远市佛冈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协办。广东省制造业协会提供支持。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徐劲聪

编辑:徐劲聪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