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购物节”过后,电商市场往往会出现退换货、投诉,甚至诉讼的一个小高潮。
拼手速抢到的五折商品,却被平台认证为“黄牛机器人”不予作数?下单时商品页清一色的“好评如潮”,收货后才发现落入商家“好评返现”的套路?消费者若遇到这些购物纠纷起诉商家,法院怎么判?电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又有哪些法律红线不可触碰?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推出“双十一电商经营宝典”,披露了相关案例的审理情况,以案释法,帮助电商企业规避经营风险。
拼手速抢购被误判“黄牛”不作数
消费者起诉商家返差价,法院支持!
网上消费常见一个词:“秒杀”!顾名思义就得“拼手速”,否则“手慢无”。为了防止一些人用所谓的“黄牛机器人”抢购打折商品,一些平台会采取一些识别措施。
王先生拼手速抢到的五折商品,却被平台认证为“黄牛机器人”,不算数,他不服,打起了官司。北京互联网法院14日下午披露了此案的审理情况。
被告平台为吸引用户,开展了某商品的“前50名享受五折”活动,在活动当天20点前开始抢购的前50名用户,可以以五折价格购买这个商品。王先生看到公示后,在当天20:00:00整下单,20:00:04支付完成。几天后被告平台公布了活动中奖名单,本来对自己的手速非常有信心的王先生,在名单中没找到自己的订单。
王先生称,虽然购物时看到了这条规则,但是自己购买行为是为了自家使用且已经完成了家用安装,没有再销售的行为,不属于活动规则中的“黄牛行为”,被告平台不能仅以下单时间来判断订单是否黄牛订单,自己的订单应被活动所认可,因此请求被告平台退还活动折扣款项。平台认可王先生并非黄牛,但坚持称应当遵循秒杀规则将王先生排除在外。
北京互联网法院法官经雯洁对此案解读称,本案中被告平台秒杀规则的性质为格式条款;而按照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所以法院认为,当消费者与平台对款项存在争议时,应按照有利于消费者的方式进行解释或理解,这同时也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电子商务法等法律确立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原则。
网购平台设置“防黄牛条款”目的系防范黄牛抢单,维护秒杀公平活动秩序、保护真正消费者的活动权益,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其行为目的值得鼓励与支持。但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不仅仅是一种概括性的理念原则,也不仅仅是一种规范性的制度设置和规则设计,而应当体现为在真正面对具体消费者时,允许消费者在被具有良善目的的规则漏洞“误伤”时进行自我救济,更应当尽量避免规则漏洞出现“误伤”情形,不能让本是出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目的而设置的规则,却走向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对立面。
“好评返现”误导消费者下单
法院:构成欺诈,三倍赔偿!
网购收货后,经常会掉出一张“好评返现”的纸片,很多消费者要么参与,要么不以为然,李女士却认为这张小纸片,有问题。她在网上看到某商品“好评如潮”,下单购买,而“好评返现”小纸片的出现,让她认定卖家欺诈,要求三倍赔偿,她的诉求获得法院支持。
北互法院认为,该商家“好评返现”的方式,诱导消费者用其事先准备好的图文在评论区发表好评,以此来误导后续消费者对涉案商品质量的判断,主观上具有欺诈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欺诈行为,消费者基于虚构的好评产生错误认识,继而作出了购买商品的意思表示,因此法院认定D公司构成欺诈,应对消费者进行三倍赔偿。
电商经营模式不同于线下交易,宣传商品、服务主要依靠商品照片及文字描述,商品信息不能“随便写”,构成欺诈将三倍赔偿!虚构功效、虚构价格、虚标库存、好评返现,这些都属于虚假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北京互联网法院法官助理毛春联提示,经营者为了点击量、销售额采取“好评返现”的做法,会导致评价的真实性降低、对后续消费者产生误导的后果,轻则构成欺诈,重则可能对同类经营者构成不正当竞争。经营者应当遵纪守法,将更多精力花在提高产品质量上,而非使用“好评返现”等行为投机取巧。
综合:南都记者 吕虹
编辑:黄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