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典型县为何有梅州梅县区 ?GDP增速跑赢全国全省

南方都市报APP • 探粤
综合2023-11-16 14:20

今年1-9月,梅县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6.44亿元,同比增长7.1%,跑赢全国、全省、全市大盘;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58.9亿元、比增12.3%,规上工业增加值45.4亿元、比增11%,连续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亮眼的数据,正是梅县区得以列入典型名单的最大底气。

图片

(梅州梅县区不断招商引资)

画好“施工图”  高效抓落实

百千万工程该怎么推进,高质量发展要怎么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梅县区思路相当清晰,“头号工程”当要高位推动、高效落实。

“百千万工程”部署开展以来,梅县区锚定“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目标,高规格成立区镇两级指挥部,细化出台《实施方案》《行动计划》等20个配套文件,“四套班子齐上阵、全区上下总动员”的奋进局面随即形成。与之相匹配的,是路径清晰、重点明确的“施工图”——做“大”县域、做“强”产业、做“特”镇村、做“美”乡村、做“活”文旅、做“优”生态、做“实”作风。

做强县域经济  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强县首先必须强经济,如何做强县域经济?梅县区进一步明晰先进制造业发展方向,一以贯之抓好稳链补链、延链强链,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增资扩产。在巩固提升电力、建材等传统产业的同时,持续推动铜箔、装备制造、智能家电“2+1”现代工业集群向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延伸。

图片

嘉元时代年产10万吨高性能电解铜箔项目一期

11月4日梅县区举行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梅县区“百千万工程”系列项目动工、竣工、投产活动,总投资203.7亿元,25个项目集中动工、竣工、投产。此次动工建设、竣工投用的项目涵盖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领域,将进一步完善梅县城市功能配套,加快构建“一中心四片区”城市发展格局,带动美丽城镇、和美乡村建设,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其中动工项目11个,计划总投资119.4亿元;竣工、投产项目14个,总投资84.3亿元。

 招商引资的同时,增资扩产的脚步一样大步向前,今年1-9月,梅县区新增15家“四上”企业,另有11家达到上规上限标准,位居全市首位。

聘任“产业村长” 先富帮后富

实现高质量发展,突出短板在县、薄弱环节在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村。据统计,梅县区389个村(社区)中,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仍有81个,占比22.4%。

产业从哪儿来?项目谁来搞?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人”、在“能人”。今年6月,在全区范围内聘任首批25名“产业村长”。他们之中,既有扎根农村多年的乡土专家,也有返乡创业的“90后”青年,他们爱农村、懂农业、熟市场、会经营,在各自家乡承担起先富帮后富、打造产业强村和经济强村的重任。

图片

梅州是我国柚子主产区,松口镇是金柚集散地。

打造强富绿美新城乡  做绿美广东梅县样板

梅县区拥有林地面积273.5万亩,森林覆盖率75.54%,是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连续三年上榜“中国最美县域”。

今年以来,梅县区深入实施绿美梅县“十大工程”,力争用10年时间优化林分40万亩,建设“三江四线”生态景观廊道,打造“开门见绿、推窗见景,城在林中、村在景中”的强富绿美新城乡。

 同时,梅县区坚持示范带动,高标准绿化美化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2镇13村23公里沿线,带动全区利用“四旁五边”见缝插绿,打造“美丽庭院”示范村95个、乡村“四小园”3300余个。坚持“一河一路一树一花一景一廊道”理念,省道S223线被评为全省十大最美国省干线公路。

图片

梅州马拉松

 梅州矿产资源丰富。20世纪,丙村镇兴起了“采矿”之风,一批批采矿企业聚集于此,养活了一批批丙村人。但也遗留下了问题,受到冶炼厂排放物的污染,导致长期荒山秃顶,岩石裸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梅县区开始推动绿色转型,一大批煤矿企业退出,矿山修复也提上日程。在投入1500多万元,6次抚育施肥补苗后,称子岌山场重新披上“绿装”。

 如今的称子岌山,四季皆有绿。曾经“秃头”的它,早已融入柚子洲头,成为梅州的露营打卡地。质量再提升,荒山换新装。以“百千万工程”为契机,梅县区力争用10年时间优化林分40万亩,建设“三江四线”生态景观廊道,打造“开门见绿、推窗见景,城在林中、村在景中”的强富绿美新城乡。在富民兴村方面,梅县区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出台林业产业奖补政策,发展林下种植、森林康养等产业,获评首批省级林业特色产业基地、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县。

采写:南都记者 李鹏

编辑:李鹏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2个典型县粤北占据5席 解码为何他们被纳入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