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典型县为何有东源?一个县规上工业企业120家

南方都市报APP • 探粤
综合2023-11-16 14:20

东源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是珠江三角洲与粤东北山区的接合部,是全省县域面积第二大县,拥有农业产业基础与生态优势。

2023年前三季度,东源县地区生产总值为1225409万元,同比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24226万元,同比增长9.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27003万元,同比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74180万元, 同比增长3.0%。

图片

华南第一大人工湖万绿湖就位于东源县

壮大县域经济,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县域经济是“百千万工程”关键一环,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纽带。2017年至2022年的5年间,东源县GDP由118.55亿元增加到172.31亿元,大部分主要经济指标排在河源市前列。特别是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70亿元、同比增长2.7%,经济体量排在县域首位、增速位列河源第一。

作为非大湾区城市,想要发力县域经济,产业转移是必须依靠的手段。今年7月,东源与深圳盐田共建科技创新中心、客家青年深圳创业中心和海洋经济合作试验基地,创新探索“飞地”“飞海”模式,进一步打通与对口帮扶单位深圳盐田之间的项目、人才、技术、创新资源的双向交流通道。此外,东源积极与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开放大学开展结对合作,紧抓开展“双百行动”的机遇,为壮大县域经济提供力量支撑。

图片

东源县产业转移工业园

今年1-9月,东源县新开工、竣工投产工业项目分别为19个、15个;今年1-9月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总数达120家,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64.55亿元,同比增长1.85%;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6.02亿元,同比增长2.6%。

东源全县现有规上工业企业120家,初步形成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大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当前,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工业园已被纳入国家“十四五”重点支持的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以及承接省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

建高标准产业园区  为经济发展提供“高产田”

近日,位于东源县工业园三期(启动区)的施工现场,卡车、打桩机等机械设备正在现场平整土地,一片忙碌的景象呈现在眼前。放眼望去,此前已完成平整的地块上,崭新的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不少签约落地的企业陆续进驻。

作为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柱和主战场,东源县工业园园区总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11平方公里,包括园区一期和二期、深圳盐田(东源)共建现代物流园(以下简称“盐东现代物流园”)首期、新材料产业园、汇通工业园、徐洞工业区。园区入驻企业231家,其中规上企业7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6家,专精特新企业15家,上市企业1家,初步形成了以先进材料、装备制造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发展格局。

图片

 东源县新材料产业园正加速建设

今年1-9月,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118.93亿元、同比增长16.5%,规上工业增加值28.67亿元、增长15.68%,工业投资增长11.78%。

打造农业产业集群新格局  促农富农新动能

东源县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水塔”和“生态屏障”,丘陵环抱,云雾缭绕,气候温和,生态优良,具有得天独厚的茶叶生长条件。东源种茶历史已延续千载有余,近年来,当地5.8万亩优质茶园的“绿叶”摇身变“金叶”,正逐步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小小茶叶,一头连着茶农,一头连着消费者和旅游者。一片叶子变成大产业,是今年东源县实施“茶产业提质增效年”行动的主要方向。

图片

位于柳城镇下坝村的万绿智慧农场种植的2000多亩航天水稻迎来丰收

东源有30多万亩良田,是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正全力申报创建国家级农高区的灯塔盆地的核心区就在东源。全县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共157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30家,市级94家,县级29家)、家庭农场308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0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9家)、县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74家(国家级14家、省级50家、市级74家)。2023年上半年,全县农业总产值21.41亿元,同比增长10.1%,排名河源市第一。

当前,东源县正强化品牌建设、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强化要素保障,根据全县资源禀赋发展功能,因地制宜,分类发展,致力于打造成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油瓶子”“水缸子”,“一带一新六特色”(“一带”:东源县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产业带;“一新”:培育客家预制菜产业新优势;“六特色”:丝苗米、油茶、茶叶、板栗、蓝莓、生猪)的农业产业集群新格局形成。

推进绿美生态建设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为广东省第一个、唯一一个获评“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东源县,在打造“绿美”环境上,全县深入实施绿美东源生态建设“六大提升行动”(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实施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实施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实施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实施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实施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推进新丰江九里湖、义合下屯、康禾3个绿美综合型示范点建设,持续提升“五边”绿化美化品质,深入开展“四旁”植绿活动,目前已完成林分优化提升4.7万亩、新造林抚育5.38万亩、森林抚育提升4.66万亩。

图片

在带领“富美”发展上,东源县启动全长230公里的绿美环县路、沿东江经济带建设,努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坚持“一村一策”,大力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强化产业“造血”功能,创新探索“村村联合、强村带弱村”发展模式。同时制定出台相关方案,探索实施“党建+村+企业”发展体系。

采写:南都记者  李鹏

编辑:李鹏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2个典型县粤北占据5席 解码为何他们被纳入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