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市场,2022年,广州汽车产量达到313.68万辆,整车产销创历史新高,连续四年居全国城市之首。如此重要的市场地位,也自然让广州车展素有“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风向标”的美名。
11月17日至26日,广州车展大幕拉开。据悉,本届广州车展共有展车1132辆,包括全球首发车59辆,跨国公司首发车8辆;概念车20辆,国际品牌展车9辆;新能源车469辆,国外品牌展车119辆。
无论是作为2023年的年终总结还是2024年的前瞻研判,本届广州车展可谓看点满满。经历了国内车市风起云涌的这一年,混动市场的崛起无疑是行业关注的焦点。不再意气风发的合资品牌,能否拿出过硬的产品奋起追赶,未来车市格局将如何转化,都给本届车展提供了丰富的看点。
混动或成关键赛道
无论是从市场格局,还是更深层次的原因,混动市场,显然都将成为下一个车企聚焦的核心赛道。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达294.36万辆,其中插电和增程式混合动力车型销量达到了93.5万辆,占比为31.8%。虽在份额上逊色于纯电动车,但其同比增长率达到了105.73%,远超纯电动车的22.25%增长率。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印发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在稳定汽车消费方面,除了以往提到的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本次方案还特别提到了“稳定燃油车消费,提出鼓励发展混合动力、低碳燃料技术”。
显然,对于混合动力路线的支持,已经十分明确。要实现汽车市场的全面转型,稳步完成对传统燃油车的换代升级,纯电车型难以孤军奋战,混动汽车的合力也非常重要。
车企对于混动赛道的重视程度,同样可以从本次广州车展中略窥一二。
将于广州车展正式开启预售的广汽传祺E8,定位低于广汽传祺E9,是一款插电混动中型MPV。同期迎来首发亮相的荣威D5X,是继荣威D7 DMH之后,第二款搭载DMH超级混动系统的车型。岚图旗下的首款电混车型追光PHEV,以及搭载插电混动系统的坦克700 Hi4-T也将在本届广州车展正式亮相。
岚图旗下的首款电混车型追光PHEV。
首发亮相的荣威D5X。
此外,刚刚于11月9日上市的方程豹首款车型豹5,也将亮相本次广州车展,得益于比亚迪全新混动技术平台(DMO)及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的搭载,综合续航里程超1200公里。同样搭载比亚迪混动技术的,还有腾势 D9 PREMIER 创始版四座量产版。据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透露,明年D9涨价大概4000元。
自主品牌积极布局的同时,日系品牌同样摩拳擦掌。广汽丰田第九代凯美瑞取消纯燃油版车型,将推出混动和插混版车型,预计在2024年初正式上市;搭载2.4T发动机 + 电动机组成插电式混动系统的全新丰田普拉多,据悉将于广州车展亮相并开启预售,该车基于全新TNGA-F非承载式车身平台打造。
自主合资攻守易势
与此同时,在经历了近三年的行业洗牌之后,各大品牌的生态位也进一步确定,新的市场格局逐渐明朗。自主与合资品牌的攻守易势能否出现更多变量,也同样值得期待。
具体来看,自主品牌得益于新能源领域的先发优势,无论是营销声量还是市场占有率方面,全面超越合资品牌。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为55.3%,同比上升6.6个百分点;其中10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为59.7%。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自主品牌表现优异,主要得益于国内车企在新能源市场和出口市场获得的增量明显,其中头部传统车企转型升级表现较为突出。乘联会数据显示,德系品牌零售份额为18.1%,日系品牌零售份额为17.7%,美系品牌零售份额为6.1%,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部分自主品牌急于求成,将产品换代周期一缩再缩,导致市面不少产品问题频发,让用户苦不堪言。此外,夸大宣传、交付周期长、货不对板等问题也时常发生。即便有着先发优势,消费者对于品牌形象的认知却并未得到强化,造成品牌沉淀资产缺失。
显然,对于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的自主品牌,如何将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将成为下一步发展的关键。
对于合资品牌,一时的销量下滑也并不意味着全部。
从合资品牌在本届广州车展上的布局来看,新能源与燃油车市场两手抓成为主流。在崔东树看来,随着乘用车行业的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合资企业原有的产业优势弱化,产能压力加大,面临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课题。
面对挑战,各大合资品牌也在奋力追赶。
以本田为例,据报道,东风本田e:NS2量产版、广汽本田e:NP2量产版将于广州车展正式发布,这两款车型互为姊妹车,基于本田纯电动车专属智能高效纯电架构“e:NArchitectureF”打造。作为此前上海车展发布的e:NP2(极湃2)原型车的量产版本,本田此前已经确认会在2024年推出e:NP2量产车,并计划到2027年推出10款纯电动车;到2035年实现纯电动车销售占比100%。
本届广州车展,也被普遍视为自主与合资品牌的龙争虎斗。自主品牌将带来哪些全新的技术创新,合资品牌又将如何应战,南都记者将持续关注。
采写:南都记者 于典
编辑:王欣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南都智行探广州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