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好学校、好学生呼唤好教师。2023年11月15日,“高质量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路径”研讨会在广州举办。研讨会由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组织,旨在探讨如何建构高质量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样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锻造强国之师,为广州市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全面落实、强基赋能奠定人才基础。
“高质量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路径”研讨会活动现场。
教育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本次研讨会汇聚了中国教育名家吴颖民校长、华东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周建华常务副校长等多位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名校校长和一线教师,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分享了他们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同时,以“优校、优师、优学共筑基础教育提质增效”为题,举办圆桌对话,为广州市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提供兼具引领性和支撑性的学术支持。
吴颖民作《数字化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专题发言。
曾长期担任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的吴颖民认为,好学校的口碑与好学生的成长与好的师资密不可分。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教育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我们应充分把握数字化浪潮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为好教育赋能。
刘良华作《数字化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专题发言。
刘良华教授以海珠二实小集团和广州实验教育集团联合推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例,提出应以数字化时代为契机,通过推进教师听说素养、读写素养、行动素养的提升,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自身也应积极地利用用数字化技术、吸收数字化资源,把所学、所闻落实到行动——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提升校本教育的质量。
周建华作《校本强师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专题发言。
周建华校长重点分享了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办学过程中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分享了校本强师“四梁八柱”的学校教师发展规划,并指出我们应配合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做好任务规划共建,抓好“高”“强”两个突破点,建构强校强师实践路径,以本校教师专业发展助推区域乃至国家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高质量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做好“言论与行为”的修炼工作
开幕式致辞中,广州市教育局师资工作处处长王桢桢称:“推动教师发展支持系统的升级迭代,是实现高质量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市教研院党委书记、院长方晓波指出,市教研院作为广州市市级教师发展中心,从教师专业发展引擎角度,必须做好“言论与行为”的修炼工作:首先融教研。探索“融教研”教师研训模式,把学科教研与教师培训从融会贯通发展到融为一体,引导广大教师在各类专业活动中研学、研修、研习,以研促训,以训导研。其次育品牌。由市教研院开展的多个项目成果在全市大面积推广,引起热烈反响,带动全市教师积极建构自身专业成长路径。最后还要搭平台。由市教研院搭建的《教育导刊》《广州师训》等学术媒体平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为广州市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交流、展示专业成长经验和成果的平台。
广州市教研院领导与专家合影。
据了解,研讨会上形成如下“高质量教师发展广州研训‘好教师’行动共识”:一是好教师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致力于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和从教使命感。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教育家精神为底色,实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的协调统一。二是好教师要坚持在实践中锤炼教育教学能力。要提升专业水平,深刻理解学生,真诚热爱学生,严谨笃学,不断进取。三是好教师要积极回应时代变革,主动投身到教育数字化的实践中去。要不断丰富育人形式,拓宽育人路径,增强面对未来科教发展的能力。
采写:南都记者梁艳燕
编辑:梁艳燕,叶斯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