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汕特别合作区蛟鹅线、朝面山路、三瓦段三条进村道路完成维修整治,正由昔日的“烦心路”变身成周边居民向着美好生活阔步前进的连心便民路、平安宜居路、增收致富路,为村民返乡创业、村货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提供了良好的路域保障。
破损水泥路变身平坦沥青路 美丽乡村“底色”足
蛟鹅线是G228国道通往蛟湖村文体广场的主要道路,原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因车流量增加和使用年限长,存在路面坑洼破损、下沉、雨天排水不畅和会车难等问题。朝面山路是周边村民日常生产生活的主要通道,呈南北走向,南与G228国道相接,北至朝面山桥,原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存在道路开裂、标线模糊等问题。
市交通运输局深汕管理局在对路况进行巡查摸排后,迅速出具针对性强的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单位进场施工,并多次前往现场督导检查施工质量和进度,确保及时消除出行安全隐患,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蛟鹅线整治前
蛟鹅线整治后
如今,朝面山路“颜值”大提升,新施划的标线清晰醒目,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蛟鹅线道路维修扩宽后,来往车辆畅通无阻,新增设的混凝土人行道实现了人车分流,老人饭后散步更加安全。值得一提的是,蛟鹅线两侧商店、餐馆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了。
“蛟鹅线修好了,广场文体设施也完善了,我们晚上带着小孩出门运动的动力更强了。”“朝面山路变美了,噪音和扬尘都几乎没有了,非常满意!”谈起那条黝黑平坦、安全舒适的通村道路,两个村的村民喜悦与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三瓦段整治前
三瓦段整治后
拓“出路”走“宽路” 提速乡村振兴发展路
走在赤石镇Y288乡道三瓦段,水泥路宽阔平坦、车流通畅,两侧绿树掩映,农田、菜地条块分明,破土而出的嫩芽郁郁葱葱。放眼望去,村屋错落有致,土地广袤肥沃,构成了一幅欣欣向荣的新农村画卷。
Y288乡道三瓦段是碗窑村通往赤石镇区的唯一道路,全长4.3公里,沿线经过大水口村、曹屋村、角仔里村、王京埔村等村落,基本满足周边居民日常出行生产劳作和中小学生上下学的交通需求。由于建成年代久远,三瓦段原水泥混凝土路面陆续出现坑槽裂缝及标线模糊等问题,原道路宽度也无法满足新城发展需要。
三瓦段整治前
三瓦段整治后
三瓦段整治后
群众出行无小事,修路惠民解民忧。市交通运输局深汕管理局根据道路病害严重程度,分轻重缓急有序推进治理。在对三瓦段(赤中段路口至鹏兴大道路口)完成整治后,近日又对共计1.3公里的三瓦段(鹏兴大道往东380米至三角线路口)进行维修拓宽,由原来的3米道路断面拓宽至5米,基本满足车辆双向行驶需求,实现了道路通行效率和舒适度双提升。
市交通运输局深汕管理局在整治过程中,还关注到原石砌涵洞因受长年累月的水流冲刷和重载碾压,存在安全隐患。为保障村民出行安全和正常排水灌溉需求,经研究讨论,决定增设一座过路涵洞及15米长混凝土排水管。
一番整治后,碗窑村的沙姜、凉薯、树葡萄等“藏在深闺”的当地特色农产品运输更加便利顺畅,将走向更广阔的销售市场。“买家基本是雇十米长、四米宽的大车夜里过来收货,原来的道路比较狭窄,路不好走,司机开车提心吊胆的,现在道路拓宽了,村民们养殖的鸭、鹅和家鱼运往惠州、海丰等地都更安全方便了。”碗窑村委会副主任林业旺欣喜地分享道。
下阶段,市交通运输局深汕管理局将继续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聚焦深汕产业发展和群众出行需求,不断畅通、延伸农村道路交通系统的“毛细血管”,着力实现路畅百业兴、路畅乡村美、路畅百姓富,绘就乡村振兴幸福图景。
采写:南都记者 曾海城 通讯员 叶群 高南洋 林博士
编辑:曾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