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到不想看书?年轻人的“文化体力”,急需来一次补给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3-11-17 17:43

2021年上映的大热电影《花束般的恋爱》,前几天官宣要翻拍中国版了。


一时间,跟该电影相关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网友们又开始谈论起这部将BE(Bad ending)美学展现得淋漓尽致的电影,还有哪些关于生活和感情的细节,尚未被众人所发现。

1080x970_ced187f91ff1de77.jpg
图源微博

这位网友的观后感引发了大众关于“文化体力”的讨论。

542x334_2c5913d14e732ced.jpg
图源网络

传统的“体力”指一个人完成劳动、运动等肌肉活动的身体能力,而该网友所说的“文化体力”,可以理解为当我们作为生活的个体,参与较为深度的文化、艺术相关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精神能力。

文化体力越强,代表越有时间和耐心去观看、阅读和感受有深度的泛文化内容。

电影里的男主小麦曾经用“面试你的人也许很厉害,可他读今村夏子的《野餐》肯定毫无感觉”来安慰面试失败的女主小绢。

可在工作之后,精疲力竭的小麦无奈地发现,自己依然还是变成了自己最不愿接受的,那个“读不了书的人”。

1080x710_e8b139a3f7177163.jpg
图源电影《花束般的恋爱》


工作越久,灵魂却越迟钝


事实上,当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可用来休息和娱乐的时间和精力也变得越来越少。

下班后身心俱疲的情况下,多数人难以再耗费精力认真地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久而久之,自身精神的需求开始变得匮乏,讲究文艺的放松方式也开始从日常中退场。这样的现象,就是“文化体力”消退的表现。

下班后回到家中躺倒在沙发上,此时此刻的我们,可能下意识的放松,是打开熟悉的短视频App,或是快速地扫过一遍微博的热搜。

在学生时代,有大把的时光可供挥霍,在不上课的日子坐着公交车去几十公里外的地方看艺术展,或是为了能见到喜欢的作家,在网站上熬夜守着点抢签售会的门票……

那些可供浪费的大好时光在进入社会后逐渐变得稀有而珍贵,当初的那股“文艺劲儿”在日复一日打工的日子里也在逐渐消失。

1080x327_09922b037cbbc409.jpg
图源微博

只能把所剩不多的时间用来玩“智龙迷城”的小麦,何尝不是现实生活里大多数人的缩影。

网友们创作国内各大城市的《花束般的恋爱》,不同城市版本的故事还有专属的城市印记。

1080x861_087c2d5d02e74f10.jpg
图源微博截图

广州版的《花束般的恋爱》中,男女主人公约会的地点是六运小区,两个人一起去1200看英文书,去体育西吃鲜芋仙,去农讲所买蛋挞。每一个版本的《花束般的恋爱》,都半开玩笑半认真地书写,因为工作导致两人聚少离多,最终分道扬镳的BE故事。

1080x1802_6ff6135da5bfc9e0.jpg
图源小红书

进入职场的年份,或许就是在和以前的文艺生活割裂开的节点。

1080x441_a155c87c2a38a4a9.jpg
图源小红书

有时候不是不能做,而是失去了做这些事情的心力。生活里的我们,只能用互联网的短视频和碎片化信息带来的感官的短暂性刺激,草率地填补着内心缺失掉的那部分空白。


留一颗柔软的心

去感受生活吧


难道面对这样的疲惫和无力,生活只能如此吗?

现实生活里的我们,何尝不在努力地找回工作之前的生活的节奏感,或许只要那份想要继续相信文学、相信电影,努力生活的心情没有丢掉,我们就不算彻头彻尾的“没有感情的打工人”。

1080x703_d5b71992812b4ba2.jpg
图源电影《花束般的恋爱》截图

将工作和生活区分开来,把工作之外的时间完完全全留给自己,看一部电影也好,读一本书也好,是我们年轻人应该去读懂的人生课题。

许多网友也根据自身经历表示,“强迫性”“沉浸式”或“深度心流体验”,多进行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沟通和交流,也是能够增强“文化体力”的途径。

750x381_5353d3a567c6a1e7.jpg

关于如何增强“文化体力”,校探君这里有一些小妙招,可以提高对工作强压的“免疫力”:

1学会平衡工作与闲暇时间:不把没必要的情绪留在下班之后。下班后远离工作,静下心思考工作之外的休闲活动。

2给生活多一点仪式感:今天多佩戴一个耳饰,抑或换上很久没穿的漂亮衣服,在旧有的生活习惯中增加一些惊喜。

3从培养简单的习惯和兴趣开始:如果读一本很厚的书依旧困难,可以先从简单的手账做起。放下做事必要完满的心态,秉持“日成一事”的小确幸。

4尝试“断舍离”式的生活节奏:生活需要做减法,周末和假期不安排过于紧密的行程,给生活多点喘息的时间,只做真正能感到充实和满足的事。

5学会做好成年人的情绪管理:精神上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的运动也能让人充满活力,有更多的精力将目光放置在文艺活动的参与之中。

6用日记和随笔记录每一阶段的变化:想要重新获得满满的“文化体力”,需要一天又一天的积累,通过写日记或是心情记录App记录自己这段时间的情绪变化和所做的文化活动,可以从小的进步中感受到能量的恢复。
750x381_7a421966093f65e0.jpg
想要提高“文化体力”,最关键的是不必对自己的生活过于苛责,要做好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本身就是难上加难。学会释然,慢慢来,才能做到自洽。

无论如何,请对自己好一点。

即使面对再多的工作,面对堆满文件的办公桌,也请给自己留一处角落,收藏那些还记录着以前的心情的信件、影评的手账本和残留着墨迹的诗集。

毕竟,那也算是我们在这个匆忙、喧嚣的世界里,能做的一次小小的抵抗。

南都校探(nanduxiaotan)报道
策划/文案:揭琪 实习生陆嘉莹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揭琪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