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发展交流活动在中山大学举办

南方都市报APP • 奥一新闻
原创2023-11-19 13:31

11月1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和科技教育司指导,全国数字文化产业专业硕士试点工作专家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承办的全国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发展交流活动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成功举办。

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为期两天,与会嘉宾围绕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与需求校企对接、数字文化产业专业硕士学位点申报与推进、职业资格及专业技术职称体系建设等方面,通过主旨发言、圆桌交流、课题发布、合作签约等环节广泛深入交流研讨。 

设全国首个数字文化产业专业硕士授权点单位

当前,推动数字文化产业相关专业进入国民教育体系,对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意义重大,数字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陈贵贞在致辞中指出,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推进,提升数字文化产业人才专业能力素质,推进数字文化产业相关职业资格及专业技术职称体系建设,推动数字、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和文旅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据了解,在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下,旅游学院成功获批可持续旅游智能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并成为国内首个数字文化产业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单位。中山大学副校长谢湜在致辞中表示,希望旅游学院继续强化协同创新、推进国际化步伐,为旅游管理学科建设和文旅人才培养作出更大的贡献。

图片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陈贵贞致辞

观点碰撞:

数字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数字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与前景瞻望》的主旨演讲,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徐红罡教授从数智时代的文旅产业、数智时代的大学教育、中山大学的转型尝试案例、数字文旅人才培养的思考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对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林建浩教授作《以学科交叉和产教融合推动数字经济专硕培养》主旨演讲。林建浩教授指出,数字经济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对数字经济专硕的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做了详细解释,提出了培养体系的课程、师资、科研三方面的设想。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康化教授作《从文化产业管理到数字文化产业管理:挑战与突破》主旨演讲。李康化教授回溯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历史沿革和上海交通大学在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并探讨了未来如何转型到数字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的问题。

图片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何莽副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MTA的产教融合发展探索——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何莽副教授作《中山大学MTA校地合作模式及数字文化校企合作思考》主旨演讲。何莽副教授从MTA(旅游管理硕士)的发展历程讲到校地合作的主要挑战,探讨了MTA产教融合发展新探索方向。他指出,当前,国家战略与社会需求上有重大机遇,社会认同与成长环境上面临重大挑战,MTA的发展需要创新求变。随后,他对数字文化管理专业硕士的校企合作提出了新见解。 

深圳九州十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彭耀根作《我看MTA实践点的建设》主旨演讲。彭耀根先生以开平赤坎古镇、中山桂南村开发过程中MTA课程设计、学生参与的实践为例,指出实践基地本身应具备康养文旅相关主题、具有智力团队系统化统筹、存在切实建成的项目、背靠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模式可以借鉴等五个特质,同时也需要学界和业界的持续投入和坚守。 

记者获悉,大会分别以“数字文化相关岗位设置与知识及能力要求”“数字影像(直播及短视频)”“数字电竞(游戏动漫及元宇宙)”“数字文旅(数字会展与智旅)”为主题举办四场圆桌讨论,并成功举办成果发布和签约仪式。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雅博士后、讲师杜慧珍发布了北京大学《数字文化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助理教授张凌寒发布了中山大学《数字文化产业管理硕士培养方案》。多所高校和企业达成了共建校企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合作意向,高校代表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和企业代表网易传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林诗妍 刘婕

编辑:刘婕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