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大浪,碧水蓝天,清风和畅,各种各样的绿植散落街头,五颜六色的鲜花随风摇曳,整个城区在阳光下显得生机勃勃,美不胜收……处处见景致,步步花盛开,这是眼下漫步在深圳龙华区大浪街道的真实写照,也是大浪街道“转角遇见美”工程的成效体现。
颜值气质不仅彰显一个城区的对外形象,更牵动一方百姓的切身幸福。“转角遇见美”系列项目只是大浪街道“城区提质”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为了推动城区“颜值”“内涵”双提升,大浪街道聚焦群众需求和城区治理突出问题,优化区域功能品质,全力提高城区管理精细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让“城市管家”全面起航,高标准推进环境卫生保障工作。
大浪绿道俯瞰
目前,大浪街道从街道办成立之初只有5个公园,到目前总共建成各类公园超40个;市容环境品质也明显提升,第三季度大浪街道市容环境综合指数测评成绩排名全区第二、等次为A,其中,现场考察成绩为93.01分,排名全区第一、为全区唯一取得A+等次的街道;“城市管家”服务模式也成为深圳各街道效仿的样板。
大浪街道城区一角
如今,一个个别致的街心公园,唤醒了一座城的生命;一处处有序的生活环境,绘就了一座城的气质;一片片整洁的城中村,燃起了一座城的希望;一条条干净的道路,画出了一座城的脸面;一声声由衷的赞叹,托起了一座城的温度,大浪街道居民的幸福感触手可及。
德政公园
“转角遇见美”再添新亮色 街心公园唤醒城区生命力
生活在大浪,总能感受到“转角遇见美”的舒适。去年以来,不少细心的大浪居民发现,辖区不少角落处建起了一个个漂亮的街心公园。例如,在龙观路与华荣路交会处,经过改造的街心公园让大浪的街头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在龙胜社区客家文化体验中心,经过提升后的绿地变成了一个可游可憩的街心公园。
今年9月初,大浪街道的居民小王发现,罗屋围社区、华兴路边上和大浪百丽园区多了几个充满花香的小公园,周边环境面貌有了明显变化,这是大浪街道今年兴建的口袋公园和园区周边环境整治工程项目,随着这些项目的先后建设完成,该街道在街心花园建设方面又迈上一个新台阶,也为大浪“转角遇见美”工程增添了新亮色。
华兴路街心公园
据了解,2022年以来,大浪街道聚焦群众需求和城区治理突出问题,突出“城区提质”,全力推动城区“颜值”“内涵”双提升。其中,“转角遇见美”系列项目就是“城区提质”的重要举措之一。该系列项目通过梳理整合街头空地、微型空间等资源,结合现状及周边环境,按照因地制宜、见缝插绿、应绿尽绿的原则,打造一批具有大浪特色、类型多样、绿化丰富的城市“美丽街角”,增添市民喜闻乐见的公共绿色空间。
根据安排,2022年至2023年,大浪街道计划完成“转角遇见美”系列项目38个,目前已有龙澜大道与大浪南路交会处环境提升工程、龙观路与华荣路交会处街心花园工程、龙胜社区“城中景”景观改造提升工程等29个节点完工并对外开放,9个节点正在施工。
龙胜街心公园
据了解,近年来大浪街道加大市政设施的建设力度,城市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街道办成立之初只有5个公园,到目前街道总共建成各类公园超40个,它们大都分布在城中村和城市街头的边角地带,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新的色彩,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大浪的城区品质。
“城市管家”全面起航 有序生活环境绘就了城区的气质
城区品质的提升,也离不开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这需要有个专门的“管家”。
今年初,龙华区第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城区品质也是营商环境,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治理精细化”,同时,专门强调,“全面推行‘城市管家’模式”。
此前,2020年9月,大浪街道被选作龙华区“城市管家”试点街道,大浪街道先后在陶元社区、浪口社区引入专业服务机构,采取市场化运作、系统化集成、人性化服务、智慧化管理等方式,消除原有的碎片化、粗放式多头多层治理弊端。经过半年多的试点整治,形成了注重市场化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元芬路径”和侧重队伍专业化、管理集成化、服务标准化的“水围路径”两种模式。随后,针对城中村物业管理“名存实亡”的现状,龙华区又以大浪街道为试点,摸索“城市管家”进入城中村开展物业管理服务模式。
从此,大浪街道把城市看做一个“大物业”,在城市管理治理中植入“管家”理念,今年更是加大力度广泛推行。
今年上半年,大浪街道联合社区党委、学校开展20多场活动,将垃圾分类、安全出行、文明出行的理念不断宣导。而大浪街道率先试点“城市管家”的四个城中村中,水围新村建设了24小时不打烊党群服务V站,建设提升119处基础设施改善城中村整体环境,获评深圳首个儿童友好城中村;浪口一区建设提升146处基础设施,福前新村补充109处城中村便民设施,龙胜一队小区规划建设党群V站,建设提升基础设施308处。
为进一步推动“城市管家”进驻城中村,今年7月6日,大浪街道举行了龙胜社区城市管家签约仪式暨龙胜E区城市管家服务中心揭牌仪式。一方面,通过签约仪式宣告城市管家正式进驻龙胜社区7个村,标志着“城市管家”运维服务模式在大浪街道全面起航。另一方面,打造并启用首个城市管家服务中心,完善城市管家工作机制,打造诉求反馈处理闭环,织密城市管家服务网络,把服务送到城中村“最后一米”。截至10月30日,大浪街道城市管家已通过顾问合作或全接管模式完成26个城中村进驻工作。
城市治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城市管家”管理模式让大浪街道面貌日新月异的同时,提升了城区品质。
开展深化 整洁城中村燃起城区希望
宜居环境也为大浪街道城区品质增添了靓色,让辖区居民对生活更加充满希望。“生活条件好了,居住环境也好了。”这是近年来大浪居民对城中村变化的最直观感受。
据珊瑚数据统计,目前深圳共有1746个城中村,其中,龙华区位列第三,有城中村372个,而大浪街道则有城中村64个。
大浪街道城中村体量较大,常住人口以外来人员居多。为加强城中村整治、提升区域人居环境水平,今年以来,大浪街道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深化创文三大专项整治行动,着力解决城中村“飞线”、窨井盖破损、变压器围挡破损等社区治理中的难点、痛点问题。
如何解决“飞线”问题回潮、推动飞线整治由一时改观向长效持久转变?今年7月,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率队到水围社区调研,针对飞线杂乱无序、散乱线路悬挂半空、废旧线路等问题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商讨整治措施,召集四家主要运营商,在现场召开飞线整治协调会。经多方调研、研究,街道联合各运营商在相关楼栋内打通垂直管道、剪除废旧线路,重新布线拉线共30000余米。在剪除旧线前,提前向居民解释和预告。同时,建立巡查机制,由社区工作站定期巡查,防止问题回潮。经过整治,原本杂乱的线路变为了整齐划一的“线条”,巷道面貌焕然一新。
经排查,截至11月6日,大浪街道共梳理出飞线问题202处。目前,华昌路、美宝路、华旺路等多处飞线已完成整治。
“以前巷道这里的线缆密密麻麻,经过专项整治规整之后,提高周边整体的安全和市容市貌的环境,我们住在这里也更舒心更踏实了。”大浪街道水围社区华昌路的居民吴先生对此次“飞线”整治工作赞不绝口。
同期,窨井盖整治也进行得如火如荼。4月27日,大浪街道城市管理科向各社区工作站发布《关于开展大浪街道窨井盖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由各社区工作站,对辖区问题窨井盖进行全面排查后报送至城市管理科。结果,共梳理出有问题窨井盖734个,截至10月27日共完成整改689个,整改率达94%。
“我们骑电瓶车都怕过井盖,尤其是下雨天,万一碰到松动的,不安全不说,还可能溅别人一身水。现在翻新、养护后,道路环境也好了,保障了我们出行安全,我们骑车也放心。”同胜社区居民李大哥如是说。
另外,大浪街道还梳理出需整治的变压器围挡81处,经过进一步复查,优先选取符合整治条件的21处立项,已完成施工。
经过深化创文三大专项整治提升行动,大浪街道各城中村的居住环境也成了城区品质提升的加分项。
高标准推进环境卫生保障工作 干净道路画出城区脸面
提升市容环境,既是为城市“美颜”,也是城区品质提升精细化治理的一个重要折射。去年以来,大浪街道不断探索市容管理经验,高标准推进环境卫生保障工作,推动市容环境卫生进一步改善。
市容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去年,大浪街道环卫测评成绩连续7次排名全区第一。今年,大浪街道市容环境测评成绩稳步提升。第三季度大浪街道现场考察指数93.01分、等次为A+、排名全区第一。
垃圾分类工作可圈可点。去年以来,大浪街道全年完成83个厨余垃圾暂存点、73个专项垃圾暂存点建设;去年第一季度、第三季度垃圾分类考核评估全区排名第一;龙平社区党委书记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斩获深圳市垃圾分类“百分书记”荣誉称号。
此外,大浪街道人口众多,居民出行多以电动自行车为主,道路干净固然重要,但是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普及,在给我们生活带来舒适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重大的安全隐患,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强行抢道、乱停乱放,甚至挤占人行道、盲道空间。为保障非机动车的基本路权,减少人非干扰,重构连续成网、便捷接驳、环境友好的慢行交通网络,提升人、电动自行车出行品质,大浪街道近年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解决慢行系统建设问题,完成了约100公里慢行系统建设。
根据2023年大浪街道党工委工作报告,大浪街道将继续扮靓颜值彰显城区品质魅力,高质量打造21个“转角遇到美”项目,构建可游可憩城市生态廊道;开展13个市容环境整治项目前期工作,以点带面全方位塑造城区新形象;持续推进市容品质提升,完成313个垃圾分类点物联感知系统建设,确保厨余垃圾分类率达26%以上,力争环境卫生指数、垃圾分类水平双跃进;扩大“城市管家”覆盖面,推进专业物管进驻3个以上无物业城中村,构建人、房、物信息智慧化管理体系,为居民提供标准化、便捷化、品质化服务。
采写:奥一网基层治理研究员 许素霞
编辑:王泽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