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由中共广州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市工信局、市国资委、市科技局联合主办的首届广州百家新锐企业融通创新交流会在广州塔举行。现场发布首届广州百家新锐企业培优计划报告,并围绕链主企业如何发挥创新带动力等议题展开交流探讨。
活动现场为首届广州百家新锐企业代表授牌。通讯员供图
759家企业报名参与
入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新锐企业数量最多
充满活力的民营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后劲所在。广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魏国华在现场介绍,首届广州百家新锐企业培优计划(简称“锐100培优计划”)旨在选拔培育一批最具成长性、创新型的中小企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领域、智能制造领域、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等五个重点产业遴选100家营收在1000万到2亿元之间的民营企业,并集聚政府职能部门、龙头企业、生产性服务机构等多方力量进行培优赋能。锐100培优计划在今年3月份启动,吸引了有759家企业报名参与。
广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魏国华在现场作介绍。通讯员供图
征集期间,通过举办专场新闻发布会,及线下推介会,吸引了一批企业报名参加,期间还专门到香港、北京等地举办推介会。吸引一批有意向来穗发展的企业申报,最终4家外地企业入选并成功落户广州,分别为无人机新能源巡检的星逻智能、电堆自动化产线的氢璞创能、中关村数字孪生技术的星云博创,以及液滴微流控技术的达普生物。
从入选的100家新锐企业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30家;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25家;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领域10家;新能源新材料领域17家;智能制造领域18家。它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具有独特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其中30%的企业均专注于国产替代方面的攻坚,能够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和产品,有望成为未来行业的领军者。
魏国华介绍,锐100培优计划邀请5大产业链的国有和民营链主企业的企业家担任评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成员,并邀请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投资及金融机构负责人、基础平台研发专家担任成员,让最懂本行业的产业链主企业家来主导遴选企业,确保了评审的专业性与代表性。
通过组建专业委员会,聚集了一大批龙头企业、产业协会和联盟、科研院所、创投机构等,在此基础上集聚54家生产性服务机构打造高水平服务矩阵。为新锐企业提供专属融资、合规指引、培育人才等全方位赋能服务,全力做优产业发展生态。
打通产业链循环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首届广州百家新锐企业最集中的特点是大部分属于专精特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备一定的优势,并有望成为未来行业的领军者。
光为科技(广州)有限公司是其中一家以芯片生产为主的企业,总经理黄愚介绍,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的产品已顺利成为中兴通讯等大型企业的供应链中的一员。通过摸索他发现,企业在选择芯片供应商的过程中会考量企业的规模,对中小企业来说有一定门槛。建议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链主等具备一定规模的大型企业支持初创企业的发展,为有望成为国产替代的潜力股提供机会。
广州赛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睿介绍,公司自2017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低速无人驾驶领域的机器人技术研究与应用,致力为客户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除配餐机器人外,他们设计有可自主倾倒及运载垃圾、自动消毒的无人化污物回收机器人等产品。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最需要的是资金和市场两大块资源。”李睿介绍,在不久前,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无人驾驶的应用示范等相关政策,对企业开拓市场起到了指导作用。通过与链主企业的合作,能够加速中小企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产业链上起到良性循环。
在交流会上,新锐企业积极提出需求,链主企业承诺开放场景,生产性服务机构表示会加大专项服务力度。
“在遴选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非常有潜力的优秀中小企业,感受到广州经济蓬勃向上的发展活力,同时也认识到评审委员会肩负的培优企业、协同做强产业链的责任。”广州市工商联主席、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耀铭表示,“新锐”不只是一个名号,更饱含一份期待。
在梁耀铭看来,中小企业市场敏感度高、机制灵活、更具效率,自主创新的动力更强,往往能实现“从0到1”的创新突破,但是也面临获取要素难、精准识别难、协同创新难等问题。特别在一个创业型企业走向现代企业制度型企业的过程中,将面临许多爬坡过坎的难题。新锐企业培优计划提供了解决方案,通过建立起一个政府职能部门助攻、龙头企业带动、生产性服务矩阵推进融合转化的平台,以主业能力和锐100跃升训练营专业的培训,有效打通产业链循环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助力广大创新型企业更安心经营、更专心创业、更潜心创新。他也将积极联动5个评审委员会切实履行好“选育”双重职责,以自身专业推动新锐企业发展,引导和支持产业链协同壮大。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郑雨楠 通讯员 穗联宣
编辑:郑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