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杨晓彤 11月20日,广州市校家社SHHCCL动态协同评价模式典型案例的学术交流会在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举行。
广州市校家社SHHCCL动态协同评价模式典型案例的学术交流会举行。
“建立评价体系并非仅仅为了遴选基地或为了评价学生而评价,而是以此为手段确保学生真正从研学中得到成长。”广州市研学实践协会会长吴浩宏表示,该课题是一次从研学实践倒逼评价模式的探索。与传统的春秋游不同,研学实践中包含了教育内容,因此,客观如实地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必需的环节。
据广州市研学实践协会秘书长曾健允介绍,针对研学评价需要在家庭、学校、社区、基营地持续互动的特点,2019年至2020年,广州市研学实践协会指导研学协会联合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广东省科学院和研学天下区块链团队开展《基于“区块链+云平台”研学实践的家校社协同育人评价》项目。
此外,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广州市研学实践协会、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所通过试点项目,共同搭建发布了广州市研学实践职能管理平台。
该项目完成了一套SHHCCL评价模型、18基点量表指标体系、一系列研学生态评价工具、一支专兼评价队伍、一套协同推进行业机制。其中,SHHCCL分别代表:科学精神、人文底蕴、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学会学习。
四维的 SHHCCL 评价模型。
该项目建设了三环动态协同评价模式:遴选评价——教学实施评价——督导推优评价。“这是一种创新的社会教育阵地评价方法,突破了以往固化的遴选为主的模式,有效解决了社会教育阵地在日常运作中以行业生产和服务为主,未能实现中小学生教育常态化的问题。”曾健允说。
在“三环”中,阵地通过遴选要求做好建设,通过自我评价、网络评价和实地考察,确保社会教育阵地在创建和遴选阶段能够真实地反映其特色和资质。引入学校学生的实际反馈,结合日常智能审核和定期复评,确保教学实施的质量和效果。督导推优评价环节关注阵地课程教学的质量,同时通过对阵地导师的评价来提升教育导师的专业水平。
三环动态协同评价模式。
此外,评价体系还从教育视角和阵地的行业视角出发,通过真场景、真思维、真项目、真课程、真教学空间、真导师,构建多为评价体系,确保教育活动真正促进学生成长。
在SHHCCL评价引领下,“学校+基地”共同开发9门研学课程,如《闻香识茶艺》《奇妙的咖啡》《考古解密中共三大》等,在广州市中小学、基营地推广应用。
针对评价模式的整体情况和面临的问题,参会专家作出了点评并提供了改进建议。市教育局宣传与思想政治教育处工作人员表示,评价体系通道打通的问题亟待解决。如何以较为统一的指标评价研学基地是一大难题,广州市校家社SHHCCL动态协同评价模式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评价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探索,也值得推广。然而,在操作模式上,如何落实基地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仍然面临阻碍,这一难点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开发测评指标体系并非难点,但如何在实践运用中不断完善、更新测评技术手段、提高信度效度才是重点。同时,对基地营地开展评价是创新做法,也具有实在的意义。在细化、改进评价模式的前提下,项目还可以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广运用至全省、全国。
编辑:杨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