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广州市在全国率先以市政府名义出台文件统一部署实施“门前三包”责任制,经过39年的坚守创新历程,“门前三包”这项城市管理制度正逐步从“示范引领”向“全民行动”转变。
2021年起,广州在全国首创实行第一个“门前三包”三年全民行动计划。截至目前已成功打造22个“门前三包”样本镇(街),惠及市民群众490余万人,涌现出“番禺新造”“天河沙河”等新工作模式,全民参与、全域覆盖的工作氛围日益浓厚。
而今,第一个三年全民行动将迎来它的“收官战”。为充分梳理“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成效,提供精准决策建议,近日,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下称“市城管部门”)委托南方都市报发起“门前三包”全民行动满意度调查,广泛征集市民意见。相关调查结果也将作为年度验收的重要依据。
哪些街道“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更到位?临街店铺经营者、周边居民对“门前三包”的了解程度与态度如何?满意度调查将一一解答。
南都连续两年开展“门前三包”满意度调查
“门前三包”责任制又称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根据《广州市推进落实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全民行动计划(2021-2023年)》,到2023年,广州《广州市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告知书》(下称《责任区告知书》)签订率和责任区制度知晓率超过90%,成功打造33个“门前三包”样本镇(街)。
2023年是“门前三包”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广州将再打造11个“门前三包”样本镇(街)。在年度验收前,南方都市报正式启动广州市“门前三包”全民行动满意度调查,深入分析“门前三包”运行中的长处和不足,同时为今年样本镇(街)评选提供参考依据。
此次调查将采用抽样的方式,面向2023年全市22个参与“门前三包”样本打造的镇(街)发放调查问卷,并开展实地调研,辐射临街商铺经营者、周边居民,广泛汇集公众意见,问需于民、问效于民、问计于民。
问卷调查期间,南方都市报将汇总整理实地调查数据,撰写分析报告,摸清《责任区告知书》签订率、责任区制度知晓率和群众满意度三项重要指标,展现“门前三包”责任制的实施成效和经验,探索成功案例创建经验。
2022年,南方都市报曾首次开展“门前三包”全民行动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广州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知晓率为92.93%、告知书签订率为99.91%,处于较高水平。此外,调查对象对“门前三包”责任制实施现状表示“非常满意”占六成,“满意”占三成,表明“门前三包”责任制对改善市容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作用日益凸显,市民认可度较高,全市共同参与改善市容环境的氛围浓厚。
南都记者走访调研时拍摄的永宁街道。其曾获评广州市2022年度“门前三包”样本镇(街)。
广州市城管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成效持续提升,相比一季度,三季度全市制度知晓率上升22.33%,告知书签订率上升29.85%,发现问题数下降37.52%。
以“羊城最美商铺”提升制度影响力
随着城市管理逐渐迈向精细化、品质化,老制度如何持续焕发新活力?久久为功、守正创新是广州给出的答案。截止2020年,广州已先后出台地方性法规1部、政府规章1部、规范性文件4份、地方性标准1部,成功创建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示范镇(街)55个,“门前三包”制度已成为从源头和根本上解决市容环境卫生问题的治本之策,为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提供了强劲动力。
在荔湾区西村街道,相关工作人员上门宣讲“门前三包”责任制。
2021年起,“门前三包”制度取得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被提档升级为包“干净”,即“三净”(立面、地面、天面干净);包“整洁”,即“三好”(招牌完好、物品摆好、设施护好);包“有序”,即“三不”(不乱搭建、不乱摆卖、不乱拉挂)。
为进一步提升“门前三包”制度新时代影响力、传播力、生命力,推动城市容貌品质高质量发展,2023年1月,广州城管部门又创新升级开展了第二届“羊城最美商铺”评选活动,累计超500家店铺报名参加,最终发布30家“羊城最美商铺”名单,营造了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
展望“门前三包”下一个三年全民行动计划,市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将打造一批样本镇(街)、培育一批“羊城最美街区”、挖掘一批“羊城最美商铺”、选树一批“标杆自律组织”。同时,“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成效迈入精细化、品质化发展新阶段,形成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城市容貌治理广州实践新经验。
2023年参与“门前三包”样本打造镇(街)名单
越秀区梅花村街、东山街,海珠区江南中街、滨江街,荔湾区石围塘街、西村街,天河区元岗街、龙洞街,白云区黄石街、石门街,黄埔区鱼珠街、文冲街,花都区新华街、花东镇,番禺区石楼镇、石碁镇,南沙区龙穴街、珠江街,从化区鳌头镇、太平镇,增城区宁西街、中新镇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李竹 通讯员 成广聚
部分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编辑:李竹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3广州城管新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