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冬,崖口海鲜一条街成了名副其实的“贩黄区”,绵延数公里的海鲜餐厅,形形色色的招牌,多是顶着崖口膏蟹的旗号——眼下正是膏蟹膏肥黄满的时节,打开一只膏蟹,就像是打开一个装着黄金首饰的妆奁,满目的金灿灿。在老饕们眼中,膏蟹丰腴的身形、满肚子无处安放的荷尔蒙,可谓“生得风流、长得可喜”。
食膏蟹,老饕们对“黄”的追求孜孜不倦。膏蟹不够“黄”,一间海鲜餐厅离“黄”也就差不了多远。尽管地处海鲜街最深处,棠记海鲜餐厅每到饭点也是门庭若市,每天迎来送往“扫黄”者络绎不绝,足见老饕们对棠记膏蟹品质的认可,而这些都离不开老板黄锦棠“毒辣”的眼光。
黄锦棠是土生土长的南朗人,打小便跟随家人出海捕鱼,20多年的打鱼经历,对各种海产的习性、特征了如指掌,对海鲜的食法如数家珍。16年前,黄锦棠开了这家棠记海鲜餐厅,从渔民到餐厅经营者,全凭一双挑剔、识货的“火眼金睛”,棠记在一众海鲜餐厅中迅速出圈。
海鲜吃的就是一个新鲜!每天凌晨四五点,黄锦棠都会亲自去码头、市场挑选海鲜,也有渔民每天都会将自家的“尖货”送到棠记,经黄锦棠过手,这“尖货”还要再淘汰一批,剩下的“尖子生”,才有资格“入住”棠记的海鲜池。
在棠记食海鲜,偌大的海鲜池里不下数十种海鲜,犯了选择困难症,又或是不会挑选,尽管找黄锦棠。只要得闲,黄锦棠都会耐心询问客人的喜好,亲自挑选海鲜,一来一往便熟络起来,不少食客和他成了朋友,称他一声棠哥。
眼下到棠记食海鲜,除了膏蟹,棠哥还会推荐其貌不扬却分外鲜美的王鱼、季节限定的禾虫炒饭、清润鲜甜的水蟹羹,还有换个盘盂、精简分量就能登上米其林餐厅“头牌”的浦鱼肝蒸蛋。
推荐食肆:棠记海鲜餐厅
地址:南朗街道崖口沙头冲海边
南朗膏蟹
入冬时节,时序甫交,两味至鲜交替登场,黄油蟹唱罢主角,膏蟹便登场。这膏黄,无异于开启老饕们钱袋子的“金钥匙”。水下,崖口出海口咸淡水交界之处,每一只膏蟹是懂得养生之道的,历经数月“冬藏”,蟹肚里“盛”满了膏黄。岸上,食客们虎视眈眈、垂涎三次,这让每一只膏蟹“惶惶然”不可终日,最终“黄黄然”端上饭桌。
棠哥说,入冬后的膏蟹,就连性情也温和起来,初秋里紧实的膏黄,到冬季变得格外温润,口中一抿便化作一滩油脂,肉质也是格外的细腻饱满。在棠记海鲜餐厅,膏蟹最受欢迎的做法无外乎清蒸、盐焗,更好地凸显膏蟹最本真的滋味。
膏蟹的蒸制看似简单,其实也有门道,生猛的膏蟹放入冰水中镇上十来分钟,让膏蟹进入到休眠状态,再上屉蒸熟,一气呵成,避免蒸制中挣断蟹脚、爆膏。从生龙活虎到端上餐桌,不过二十来分钟。剥开壳一派橙黄,蟹黄、蟹膏是溏心般的流沙质地和半凝固状,轻轻抿上一口,鲜美至极。
水蟹羹
清代美食KOL李渔是螃蟹的资深爱好者,他还专门为螃蟹赋文一篇,取名简单粗暴单单一个“蟹”字,毫无遮掩地道尽对螃蟹的喜爱——“予子饮食之美,独于蟹鳌一物,心能嗜之,口能甘之,无论终身一日,皆不能忘之”。
李渔还认为蟹与瓜子、菱角三种,必须自任其劳,旋剥旋食则有味。但他也有忘事的时候——用陆地上长的蕈和水里长的莼菜做羹,加上蟹黄和鱼肚肉,取名字叫“四美羹”,虽然失去了食螃蟹时“旋剥旋食”的乐趣,但也赋予螃蟹别具一格的风味。
棠记的“水蟹羹”,与这“四美羹”的技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水蟹如其名,膏蟹肚里是满满的“干货”,水蟹则是一肚子的水,肉质比不过肉蟹、膏黄也拼不过膏蟹,“一肚子的水”却给了棠记大厨们灵感,将水蟹蒸熟后取水剔肉做成汤羹,胜瓜切成细碎的小粒入羹,小火慢炖成黏稠羹汁。
一份羹需要一斤的水蟹,拆出的蟹肉丝丝分明,抿一口浓浓的鲜味席卷而来,胜瓜粒赋予这道汤羹清甜回甘的滋味。
浦鱼肝蒸蛋
这道浦鱼肝蒸蛋,是棠记大厨在寻常鸡蛋羹的基础上予以了创新,30多斤重的浦鱼,取鱼肝切成小方块,平铺在鸡蛋羹上,再以细细的姜丝去腥。爽滑的鸡蛋羹加上捎带鱼肝淡淡的鲜甜,嫩滑的鸡蛋羹,加上介于冰淇淋和慕斯口感的鱼肝,轻轻一抿便化开,绵密丝滑、齿颊留香,余味则是鱼肝特有的油润回甘。如果这道菜换上精致的器皿,又或是以原只蛋壳盛装蒸熟,足以吊打一众米其林餐厅的创新融合菜。
清蒸王鱼
一条一斤重的王鱼,足以让见惯世面的棠哥大呼一声“这条鱼真靓”!棠哥介绍,王鱼生活在咸淡水区域,别名“不见天”,意为出水后就无法存活。因此王鱼从出水到饭桌,一刻也容不得耽搁。
常见的王鱼多在几两大小,一斤重的王鱼是实打实的“尖货”,可遇不可求。食王鱼也参透着《论语》之道——“食不言寝不语”。王鱼刺多,吃的时候最好不要说话,不然很容易被鱼刺卡到。王鱼其貌不扬,却是滋味非凡,拿来清蒸最适合不过,肉质格外细腻鲜甜。
禾虫炒饭
食禾虫的历史悠久,早在清代就有历史文献记载盛产禾虫之地就有人“网而食之”。如今禾虫在珠江角被视作盘中佳肴,受到众多食客的青睐。禾虫可以焖、煮、蒸、炖,最为常见的便是瓦钵焗禾虫。
棠记的禾虫炒饭,以新鲜禾虫入馐。新鲜的禾虫身形丰腴、含浆饱满,先拿温开水浸泡,如同温泉蛋的浸制手法,将禾虫体内的浆液慢慢凝结起来。浸泡时水温不能过高,否则禾虫爆浆风味尽失。这一处理也能保证禾虫在高温翻炒中保持身形和风味的完整。
这道禾虫炒饭,棠记的大厨很是舍得下本,要用到半斤新鲜禾虫。再佐以广式腊肉,切成丁炒至出油,让这道禾虫炒饭的口感更具层次感、味道更加丰富。
采写:南都记者 刘贤沛 实习生 黄敬奎
摄影:南都记者 吴进
编辑:刘贤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