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来门诊就医的女患者们,深圳医生讲述“妈妈”生病的故事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3-11-22 19:30

11月22日是世界针灸日。小小的一根银针,居然能治病?很多人都觉得针灸非常神奇。但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针灸推拿科主任潘力弢医生觉得,这并不是一件神奇的事。从医近30年,治疗过的患者不计其数,通过针灸缓解、治疗患者病痛,这就是应该有的样子,应该会有的疗效。本期《略知二事》,潘力弢医生想要讲述她在门诊遇到的女患者们。

图片

讲述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针灸推拿科主任 潘力弢

接受这个采访前,我想了一下自己要讲什么,有一个声音在我心里响起,我想讲讲那些在我门诊看过病的妈妈们。

我从医近三十年,接诊过很多患者,这些患者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很多女性患者。过去我们说,妇女能顶半边天,我却觉得现代女性是不只顶半边天,她们简直就是家里的顶梁柱。

在回顾我救治过的病例时,我想到了两个女性。一个是老年女性,她从老家来深圳,帮忙带孙子孙女。儿子儿媳工作非常忙,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996,两个小孩,一个上学了,一个还没上幼儿园,小的这个要老人晚上带睡。

这个老人发现自己双手发麻,拿筷子都没知觉。她去医院做了各种检查,没查出什么问题。就这么发麻了半年,到春节假期时,她找到我,想试试针灸治疗。

图片

像这个老人,平时要带孩子做饭,没时间来看病,如果她倒下了,这个家可能就乱套了,没法维持运转。我用针灸的方法帮她治疗了一段时间,她手麻的范围逐渐缩小,后来她好了,还介绍了很多像她这样的老年患者来看病。这些老人都有个共同点,都是来帮子女带孩子的,身体一堆问题毛病,但还是坚持在家庭的一线工作。

第二个女患者,是一个全职妈妈。她很焦虑很痛苦,在她心情不好的时候,她很容易得荨麻疹,因为非常痒,皮肤都抓烂了。她同时还有睡眠不好、月经紊乱的问题,因为心情不好,容易暴饮暴食,所以比较胖。从生理到心理,这个妈妈都有点不健康。她来寻求针灸治疗,我看她是很典型的肝血亏虚,长期焦虑,睡眠不好,我就从养血疏肝的角度进行治疗。

全职妈妈可能比职场妈妈还容易焦虑,因为全职妈妈一直在一个环境,职场妈妈离开家里去工作,还能换个环境,调节一下心情。这个妈妈来我这里治疗后,说每次扎针回家,都有信心回去能睡个好觉。

除了她们,我还遇到过很多女性患者,她们在家是妻子、是妈妈、是女儿,家人如果身体有恙,她们肯定立马带去医院看,但她们唯独把自己的需求排在最后,把身体给熬坏了。作为医生,在给患者治疗时,患者很愿意跟我分享这些,我都会好好倾听,给予适度回应,最重要的是,我给患者治病很仔细,让她觉得放松、舒服。

很多患者来我这里看诊后觉得没那么焦虑了,我想是因为我的态度,我的表情,让患者觉得可以一天天好起来,让他们感到安心。

女性患者因为生理特点,容易血不足,气有余,我也感觉到女性的各种不容易。根据我的观察,其实在生活中能够保持一个平常心,性格开朗一些,即使身体有问题,生活质量也会好很多。

我之前碰到过一个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她40多岁,小孩都上大学了,虽然她走两步就气喘,问题比较严重,但她性情很平和,不急不躁,对自己的病情没有过多的焦虑,这得益于她的家庭环境,每次她来医院就诊,她的丈夫都会陪她,非常照顾她。我感觉她生活比较幸福。

有时候身体有疾病,但是如果自己的家庭比较和谐,痛苦感会少很多。作为一名中医,从大健康的角度来说,我们讲究的是一种平衡,除了躯体的平衡,还有心理、人际关系,达到一种平衡,也就是中医讲究的致中和。

我在给人看病扎针时,我也能有这种体会,给患者扎针时,要屏息凝神,不能聊天,要把全部精力集中,集中那口气,把针扎下去,这口气,是医者的正气,我带着这样的心理,去治疗我的每一位患者。  

看着门诊中遇到的这些坚强、伟大的女性患者,我希望她们在找我治病后,能够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达到身体与心理的平衡,学会放过自己,学会重视自己的需求,不要总是把自己放在最后,像个陀螺一样不停转。

这两天,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都在努力成为一个平衡大师,其实从中医这个行业,我获得了很多平衡的理念。在给患者治病的过程,其实就是让患者恢复平衡,达到治疗的效果。

作为医生,我是幸福的。可以帮助到患者,减轻他们的痛苦,拥有健康的身体,这非常有成就感。我很庆幸我学医,这个职业,让人一辈子不会孤单寂寞,不会无聊,因为从医路上有学不完的东西,不断有新知识,新技术,需要我们更新。这个环境是平衡、和谐的,是健康发展的,让我们的人生有价值,这是一种高级的幸福感。

图片

我的女儿现在读高中,经过我的“洗脑”,以及从小耳濡目染,她也一门心思认定学医。让我的孩子也去学医,是因为我发自内心地喜欢中医,喜欢针灸。我们看到患者一个个好起来,不觉得中医神奇,在我们看来是正常的,就是应该这样子,就是应该有疗效的。我们科室的医生们都热爱这个职业,用自己丰富的学识、耐心和细心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把这个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我想,能把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融为一体,非常不错,非常幸福。

统筹:南都记者 李榕 

采写:南都记者 李榕  摄影:南都记者 霍健斌

通讯员:帅菲斐 王璐鑫 吴文妍

编辑:李榕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