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做!中山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现场会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中山
原创2023-11-22 21:43

南都讯 记者吕婧 实习生黄敬奎 11月22日,中山市委主题教育办在坦洲镇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现场会,与会人员观摩了解坦洲镇十四村社区解决出租屋治理、流动摊贩管理和停车难等问题的做法。在现场会上,中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梁子财表示,要突出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做,敢于触碰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痛点、难点、堵点,把推动问题解决贯穿到为民办实事全过程。

现场观摩

建设美食广场 规范流动摊贩管理

坦洲镇十四村社区位于坦洲镇东南部,与珠海市香洲区相接壤,居住人口达到12万人,其中非户籍人口超过11万人,绝大多数居民居住在十四村,工作在珠海。与会人员首先来到这里,站在已经用水泥铺平的美食城现场,坦洲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赵国坚介绍了项目情况。

图片

过去,十四村社区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车辆乱停乱放,停车位缺口达4315个;占道经营乱摆卖,片区内约有500家流动摊贩,导致交通秩序混乱、阻塞消防道路、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人居环境待改善,辖区内缺乏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公共休闲绿化空间和设施。

赵国坚表示,今年以来,市镇各级为十四村社区基层治理工作把脉问诊、指明方向,推进坦洲镇十四村美食广场及停车场改造项目和宝珠南路(界狮南路至环洲东南路段)路面改造工程项目建设。

其中坦洲镇十四村美食广场及停车场改造项目总投资1176.6万元,规划设548个流动摊位、26个集装箱;同时规划停车场,设小型机动车停车位507个、大型机动车停车位10个。现在,原来坑坑洼洼的泥地已经铺平水泥,已经有集装箱开始进场,美食广场计划在12月28日正式开业。

图片

与此同时,为了破解十四村社区人员流动频繁、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坦洲镇探索推进围合管理新模式,以每个小单元的规范治理实现全域的网格化精细化治理。在十四村社区创兴街围合管理示范点,相关负责人员介绍,通过拆除违规地锁,规范划定公共区域停车位等方式,已经有效缓解小区内停车难问题。

据介绍,目前十四村社区出租屋划分为5个中网格、50个小网格,在中网格成立临时党支部,紧密结合14个居民小组党支部开展管理,以强有力的党组织加快解决出租屋网格化管理问题。每个小网格配备1名党员+1名警员+1名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带头广泛吸纳房东、出租屋管理员等共1000余名志愿者参与共治。

分享交流

5家单位现场分享工作经验

观摩结束后,随即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现场会。5家单位就如何推进开展相关工作进行交流分享,分别是坦洲镇、西区街道、市交通运输局、南区街道北溪社区、兴中集团。

图片

北溪社区利用“点状供地”政策破解规模化用地难题

南区街道北溪社区党委第一书记吴军委介绍,曹边经联社集体用地难以满足“百亩之家”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为此北溪社区党委抢抓省、市“点状供地”政策落地机遇,全面扫除规划不符、产业项目类型认定、用地报批等卡脖子难题,成为全市首宗完成用地审批的“点状供地”项目。与此同时,北溪社区积极对接深圳优质文旅企业,创新发展思路,确定以股权制合作方式,由曹边经联社和第三方文旅企业合作成立漕边文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有效破解集体收入模式单一,农文旅资源分散、低效经营难题。

兴中集团提供特色菜深加工专业技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大力支持镇村产业发展。中山兴中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嘉航介绍,集团精准对接港口镇中南村助农增收项目,构建“线上+线下”立体销售模式,将中南村火龙果纳入网上平台销售及团餐供应链销售,打通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产销高效对接,累计帮扶销售火龙果约3500斤。

此外,中山市交通运输局协助阜沙镇修补街巷破损路面1292平方米,更新临水警示桩、护栏等设施28处,解决村民出行难题。中山市卫健局联动翠亨新区统筹医疗资源,推动翠亨新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开业,并协助同步启动医院筹建,有力缓解马鞍岛1万多名常住居民就医不便难题。针对黄圃镇横档村农村宅基地产权历史遗留问题,中山市农业、自然资源部门联合到横档村开展实地调研、现场办公,落实土地规划修编,解决横档村一河两岸1100户群众的房产办证难问题。

总结发言

突出问题导向 加强跟踪问效  

现场会上,中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梁子财进行总结发言。梁子财说,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委组织部先后部署实施万名党员干部“入镇下村”行动、“示范引领”工程,试点推进党建引领出租屋网格化管理,印发“我为群众办实事”和“立足岗位作贡献”工作方案,并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从调研情况来看,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立足岗位解民忧有温度,入镇下村帮扶有力度,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有实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图片

会议指出,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也要看到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有的领导干部调研不深不透,有的单位缺乏系统思维,有的镇村没有充分掌握群众需求。针对工作中还存在的不足,梁子财提出三点意见。

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夯实筑牢为民服务根基。中山市主题教育涉及8549个基层党组织、11.8万名党员,各镇街各单位党委(党组)要把党员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扛起办实事解民忧的政治责任。

其次,要突出问题导向,聚力用劲办实事解民忧。截至11月15日,中山市梳理形成为民办实事清单1261项,已立行立改352项,预计在主题教育结束前有明显成效的909项,需要建章立制长期推动的120项。各镇街各单位要强化问题意识、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做,敢于触碰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痛点、难点、堵点,把推动问题解决贯穿到为民办实事全过程。

最后,要加强跟踪问效,久久为功取得扎实成效。“我为群众办实事”要立足常态长效,持续深化,关键要在督促指导、建章立制上发力,不断增强精准性和实效性。

编辑:吕靖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