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何思敏 11月26日,由宝安区教育局承办的链接·赋能——区域育人质量整体提升的创新行动,中国基础教育论坛分论坛在重庆举行。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总校长陆云泉,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教育战略规划专家高书国,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博士生导师、教授唐丽芳,深圳市宝安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曦,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朱利霞参加活动。此次分论坛由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李广主持。
现场,王曦表示,宝安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博的地域资源以及强有力的经济支撑为宝安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次宝安区教育局承办的分论坛将紧紧围绕“链接·赋能——区域育人质量整体提升的创新行动”这一分论题,呈现宝安教育的思考和做法,希望可以和来自全国的教育同仁交流探讨、共享智慧。
另外,就“如何做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规划设计、如何以合作项目推动区域课程现代化、如何理解教研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三个主题,高书国、唐丽芳、朱利霞三位专家分别作主旨报告。
当天,高书国带来了题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以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现代化报告为例》的精彩报告。报告从“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典型特征”“区域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设计”“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现代化报告”“试论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新赛道”四个方面展开阐述。唐丽芳则以《区域推进课程现代化之路——以深圳宝安区课程项目为例》为题作主旨报告。她从“课程化现代化的内涵、必要性和特征”“区域推进课程建设的要求”“深圳市宝安区推进区域课程现代化的路径”三个方面展开。朱利霞以“教研为擎推动区域课程育人改革”为主题,围绕区域课程育人改革的宝安经验、区域教研样态创新以及课程育人的实践成效三个方面,分享了宝安区以教研推动课程改革的经验和做法。
区域教研引领下,宝安区在学校课程育人方面卓有成效。活动现场,宝安区五位学校书记、幼儿园园长代表分别从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改革、校本教研、课程体系建设幼小衔接等主题进行分享。其中新安中学(集团)党委副书记、校长蔡景贤介绍了新安中学(集团)坚定以“双自”育人课程体系构建走特色多元发展之路;宝安中学(集团)副校长,海天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兼初中部主要负责人赖海燕介绍了宝安中学(集团)初中部在多年实践中探索出“共建·共享·共生”校本教研机制;宝安区西湾-海城小学党总支书记、西湾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徐莹莹探索面向未来的“智能+”教育体系,其中包括AI+空间、AI+课程、AI+评价,从而支撑学校的 AI+治理;宝安区坪洲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阮瑜介绍了学校针对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理念不清、目标不准、路径不明等主要痛点进行了五个方面的探索。宝安区建安新村幼儿园党支部书记、集团总园长乔影介绍了建安新村幼儿园“呼应课程”科学建构幼小衔接实施框架,区教研室、幼儿园、学校三位一体,构建了“双微·多维”联研体系,实现课程育人、科学衔接。
除此之外,现场还举办了主题沙龙,由宝安区教科院副院长唐云波主持。邀请了朱利霞、蔡景贤、赖海燕、徐莹莹、阮瑜和乔影进行圆桌论坛。六位嘉宾围绕实施课程方案转化落地的一校一策和如何在课程改革当中发挥一线教师的主体作用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活动最后,陆云泉校长和李广教授对此次分论坛进行了点评。陆云泉表示,此次分论坛各位专家、校园长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展现了区域育人质量整体提升的创新行动,抓住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课程。他表示,宝安教育以学生为核心,指向学生的成长,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并由区教科院统领,系统规划学前教育到初高中教育,取得的成效和获得的经验值得大家借鉴和学习。
李广用五个关键词对本次分论坛给予了评价:一是主题突出,二是特色鲜明,三是实践导向,四是学术引领,五是回应需求。“此次分论坛的宝安经验分享为国家区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安智慧和宝安方案。”
编辑:何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