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传统农业大市,梅州是广东省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广东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当前,梅州立足于北部生态发展区定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同时大力推进“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积极探索欠发达革命老区与经济发达地区协同发展、差异化发展经验,旨在努力走出一条新时代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新路。
乡村振兴,金融先行。梅州推动“红色”苏区“绿色”发展背后,离不开金融活水的全力助推。从政策引领支持梅州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到为金融支持梅州苏区融湾入海建言献策,再到持续优化金融服务,梅州金融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为苏区融湾畅通“金融血脉”。
近日,“新乡村·大生意”金融赋能粤乡村高质量发展深调研团走进梅州开展调研。中国人民银行梅州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黄沛光在接受南都·湾财社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为加大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力度,该行积极引导辖区金融机构优化金融服务,突出“五个聚焦”,以实际行动展现金融担当,助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9月末,梅州市涉农贷款余额1016.34亿元,同比增长20.01%。
中国人民银行梅州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黄沛光
南都·湾财社:今年以来,广东省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梅州市分行采取了哪些措施推动当地金融业支持农业产业与乡村振兴?取得了哪些成果?
黄沛光:梅州,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农业大市,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拥有梅州柚、嘉应茶、客都米、兴宁鸽等特色农产品。为加大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力度,中国人民银行梅州市分行积极引导辖区金融机构优化金融服务,突出“五个聚焦”,以实际行动展现金融担当,助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政策引领,强化金融生态示范区建设。推动梅州市政府印发《梅州金融生态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梅州市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创新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鼓励银行机构加大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中长期信贷投入。联合梅州市农业农村局等四部门印发《梅州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银行制度(试行)》,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梅州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的支持。召开梅州市金融支持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工作座谈会,为金融支持梅州苏区融湾入海建言献策。
二是聚焦精准投放,用好信贷政策工具。积极引导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重点支持地区主导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农村电商、文旅休闲服务等新产业新业态。2023年以来,发放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计划激励金18亿元,累计推动有关银行利用各项货币政策工具发放贷款65亿元。
三是聚焦降本增效,引导贷款利率降低。充分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效能。2023年1-9月,梅州市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5.11%,较上年同期下降26个基点,有效缓解各类市场主体融资压力。其中,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83%,同比下降39个基点。
四是聚焦市场所需,搭建信息共享桥梁。按季召集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举办联席会议,就信贷投放、乡村振兴评估、货币政策工具使用等方面,邀请具有特色经验做法的机构做经验分享,重点支持地区主导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等新产业新业态。制作金融支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信贷产品汇编和服务指南,以“名片展示+产品展示”形式对外发布宣传。
五是聚焦正面引导,强化惠农政策宣贯。开展金融支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政策巡回宣讲活动,让农民了解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生产贷款优先、利率优惠的金融政策,覆盖全市30个乡镇,受众达4000人次。举办金融知识“赴圩节”系列宣传活动,把金融知识融入小品、男女山歌对唱等具有客家特色的金融文艺节目中,实现寓教于乐。
据统计,截至2023年9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199.55亿元,比年初增加230.50亿元,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14.52%,增速排全省第4名。全市涉农贷款余额1016.34亿元,比年初增加140.17亿元,同比增长20.01%,增速比上年同期高出8.76个百分点。
南都·湾财社:目前,贵行在金融助力农业产业发展及乡村振兴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下阶段的发力点有哪些?
黄沛光:梅州涉农领域广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需求多元化。金融系统要结合乡村产业的特点和需求不同,提供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金融支持,做大做强产业链金融服务。一是用好用活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乡村振兴领域信贷投放。二是搭建和完善常态化融资对接机制,联合梅州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金融工作局等相关部门,开展常态化融资对接活动。三是强化业务指导督导,推动金融机构因地制宜探索乡村产业金融服务模式,积极支持乡村产业链升级。四是健全乡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金融服务进村入户。
南都·湾财社:下一步,在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指导下,贵行在金融助力当地实体经济,特别是对当地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和新兴产业,会有哪些新的重点工作方向及内容?
黄沛光: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同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为下一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下一阶段,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发力,为苏区融湾畅通“金融血脉”:
一是扩总量,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主动对接地方发展战略,与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协调,推动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服务梅州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
二是优结构,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精准有力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把服务民营、中小微企业、“三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好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退出后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工作,引导银行机构持续增加普惠小微贷款投放,强化“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
三是提质量,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深入挖掘“粤信融”、中征平台、“农融通”等平台服务潜能,提升银企对接效率。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加大绿色信贷投入,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四是抓重点,持续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继续鼓励银行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增加对烟草、建材等梅州传统支柱产业的金融支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资本化等系列制度建设,以金融之力赋能节能环保产业、生物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
策划:王莹
统筹:任先博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罗曼瑜
编辑:刘常源,罗曼瑜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新乡村 •大生意” 广东金融赋能乡村发展深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