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这家医院两名专家入选惠州市第十批市管拔尖人才

南方都市报APP • 惠州大件事
综合2023-11-29 15:43

近日,中共惠州市委人才办组织的第十批市管拔尖人才和第三批东江学者公开遴选结果公布。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孙春汉,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内镜中心主任李丙生入选惠州市第十批市管拔尖人才。

孙春汉:开创多项微创技术,推动惠州市脊柱外科学科蓬勃发展

图片

孙春汉,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骨外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荣获了“惠州名医”和“岭南名医”等称号。近年主持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1项,惠州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项,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高质量SCI论文5篇,中文核心期刊2篇。获惠州市医学科技奖-健康促进奖1项,获惠州市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现任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骨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外科快速康复分会全国委员、广东省老年保健学会脊柱病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脊柱外科分会常委。

孙春汉是脊柱外科及关节外科领域知名专家,从业28年来一直专注于脊柱关节疾病的诊治,是惠州市最早开展脊柱疾病诊疗的专家之一。他在惠州地区开创和推广多项微创脊柱手术新技术,推动惠州市脊柱外科学科蓬勃发展。其中,环枢椎脱位复位内固定术、脊柱侧弯及后凸畸形六级截骨矫形术、脊柱肿瘤全脊椎切除术等高难度手术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骨外科是广东省临床重点学科,现根据亚专科发展方向设为四大区域,分别为脊柱外科(骨外科一区),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骨外科二区),创伤骨科、小儿骨科(骨外科三区),手足显微骨科、创面修复科(骨外科四区)。作为骨外科学科带头人,孙春汉鼓励团队积极创新,在亚专科建设方面卓有成效:

  • 脊柱外科:在本地区最早及最成熟开展各种脊柱微创手术。椎间孔镜、显微镜、UBE融合、脊柱通道等脊柱微创技术惠州领先,是广东省中医院脊柱微创中心惠州基地、颈椎病诊疗中心惠州基地。连续举办7届惠州市脊柱外科新技术学习班,推动惠州市脊柱外科的发展。


  • 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拥有雄厚技术实力,开展全国第一例microport3D打印膝关节置换,并在广东省处于领先水平。本地区开展肩、踝、肘、髋运动损伤关节镜微创手术,开创本地区的多项关节镜技术的先河。在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髌骨脱位等疾病的治疗,肩关节肩袖损伤肩脱位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 创伤骨科、小儿骨科:是惠州市最早成立小儿骨科专科的医院,擅长使用弹性髓内钉技术及微创手术为患儿保驾护航。创伤骨科开展的微创钢板内固定(MIPO)技术、骨盆解锁复位架微创治疗骨盆骨折等技术在惠州及周边地区广泛推广。


  • 手足显微骨科、创面修复科:开展多项特色技术(手术),如游离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PRP在慢性创面治疗应用及联系皮瓣、肌瓣在慢性骨髓炎的应用技术等。

临床工作之外,孙春汉还是骨与软组织再生修复基础研究领域专家,致力于研究神经再生/免疫调控炎症促进骨修复的工作。目前带领了一支由主任医师、博士和硕士组成的科研团队,在科研项目上具备了良好的研究基础。在过去的3年里,孙春汉主持了3项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和4项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发表了8篇相关的SCI论文。团队获惠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和健康促进奖1项,获惠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图片

展望未来,孙春汉表示,自己在不断突破攻克疑难技术的同时,将带领团队不断提高微创技术水平,争取实现在未来三年将脊柱退行性疾病以微创技术手术全覆盖,计划推进数字化脊柱外科的发展,逐渐开展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脊柱侧弯、后凸等畸形矫形术,寰枢椎脱位复位内固定术,高难度脊柱内固定术等。

此外,他还表示,将加强与各大学术平台的合作,作为广东省老年保健学会脊柱疾病专委会主委单位广泛开展全省脊柱外科学术交流,提高业务水平及扩大学科的影响力,并继续强化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南方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等单位的合作。在科研方面,他还将继续深耕骨与软组织再生修复领域基础研究,带领团队冲击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图片

李丙生:深耕消化系统疾病,惠州医疗界的“复合型”专家

图片

李丙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和内镜中心主任,广东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广东省首批杰出青年医学人才,惠州市高级人才入选“南粤好医生”“岭南名医”。从事内科临床工作近20年,先后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短期学习。擅长各种疑难急危重消化系疾病诊治,尤其在消化道出血、超声内镜相关诊疗技术、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等方面颇有造诣。超声内镜下相关诊疗技术水平高超, 一直处于惠州市领先地位、广东省前列,是惠州市第一个发表超声内镜相关研究论著的专家,率先在惠州地区成功开展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技术(EUS-FNA),率先开展的超声内镜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支架植入引流术、腹腔神经丛阻滞术等相关高精尖介入诊疗技术填补惠州地区超声镜下介入诊疗技术的空白。每年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项目数1-2项,年主持科内专科查房次数180次,年培养消化内科硕士研究生2名,年带教本科生10余名。

图片

李丙生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朗县人民医院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李丙生率领科室先后成为广东省重点专科、广东医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重点学科、惠州市重点专科,并成为樊代明院士领导的西京医院消化病医院协作中心,并建立了惠州市医学整合医学实验室,带领科室向“消化道出血中心”、“消化道肿瘤防治”、“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炎症性肠病”、 “肝病防治”五个方向发展。

李丙生开创了国内首个消化道出血中心、成立惠州第一个炎症性肠病诊疗中心、开设惠州首个消化内科早癌门诊……近年来,消化内科在李丙生的带领下,诊疗实力不断攀升,患者可享受从防到治的精准诊疗服务。目前,市一院已形成消化道肿瘤防治、消化重症救治、消化道出血诊疗技术、炎症性肠病诊疗等亚专科为特色的粤东区域医疗中心。

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最常见危急症,李丙生借鉴胸痛中心的模式,带领科室于2018年12月开创了“消化道出血中心”,2022年省内牵头成立医疗行业协会消化道出血专委会,2023年率先成立省级“消化道出血联盟”,全省60余家单位参与。据统计,市一院急诊内镜干预时间缩短至12小时内,急诊内镜死亡率与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率明显下降,平均住院日、平均输血量、平均住院费用均有所下降。

李丙生针对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基础与临床方面的研究已积累大量的基础,也意识到消化道肿瘤可以早防治,自2020年9月加入国内含金量最高的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GECA)单位,获得联盟中心的认可与授牌,按照GECA的要求,开设了消化早癌门诊,年接诊近1000人次,与体检中心紧密合作关系,进一步扩大消化道早癌筛查力度,年筛查人次达7000,2020年获得“全国消化道胃早癌病例二等奖”的优异成绩,成为开赛以来唯一获此荣非直属地级医院。

技术创新是学科建设关键因素,李丙生所带领团队不断提升3/4级内镜诊疗技术及数量,持续保持引领惠州的水平,在常规手术基础上,他主导和开展多项惠州首例手术,他所在科室是目前惠州市唯一开展小肠镜诊疗技术的单位,这一项技术填补惠州市空白。该科室也是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成为惠州首家引进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ERAT)技术的单位,这一项目不仅微创、手术费用低,且为市民“保阑尾”提供了技术保障。

李丙生不止一次表示:“做医生虽辛苦,但意义和责任重大,不管时代怎么变化,作为医务工作者,再苦再累,我们都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文/图:李晓慧 王运广 程秋伊

编辑:李晓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