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道感染高峰下的广州“医”线走访 ——
今年52岁的张志生,是广州白云区云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位医疗主任。近两个月,他每天都在加班,手机一天到晚响个不停。
自从今年呼吸道感染高峰提前,患者数量翻番,他就像个陀螺,每天转个不停。开会、院内培训、备药、线上健康宣教,成了他的工作“四件套”。
作为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街坊家门口的“医”靠。11月29日,南都记者走访广州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到,10月初以来“潮汐式就诊”情况明显,特别是在上班前、下班或放学后的时间段扎堆就诊,对此多位医生呼吁错峰就诊。
另有专家表示,儿童支原体感染等呼吸道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基层医院完全有条件诊疗,建议家长可以带孩子先到社卫中心抽血检查再对症处理,避免扎堆大医院引起交叉感染。值得一提的是,社区医院的医保报销比例高于二级和三级医院,多报销、少花钱,快捷方便效果好。
云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呼吸道感染量翻番 一天接诊近200号
当前,随着南方各城市陆续入冬,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时期。监测显示,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为主,此外还有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
不同于往年11月才开始,今年感染高峰提前至10月初。国庆长假返校后,各大社卫中心开始涌进大量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数量基本比往年增长一倍。
在云城街社卫中心接诊的患者中,上呼吸道感染占比25%,其中流感占5%、肺炎支原体感染占10%、普通感冒占10%。超九成肺炎支原体患者年龄在5岁以上,以5岁~14岁之间居多。
云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患者最多时,一天挂号近200个,导致经常来的老患者反馈候诊时间延长。如今通过人员培训和储备,候诊时间基本在半小时之内。”张志生表示。
同样忙碌的还有棠下街道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儿科医生蒋秋艳以往一上午看20个患儿,如今至少接诊40位,且95%以上的孩子咳嗽发热,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成人方面,据全科医生陈伟雄统计,呼吸道疾病占比超八成,其中大部分为病毒感染,流感样的病例居多。“每年都会有呼吸道疾病高发季,但今年感染高峰不仅来得早、持续时间长,而且涉及人群面大、易交叉感染。”
棠下街道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民王先生供图
以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支原体肺炎为例,张志生发现,往年只散发半个月,今年已经持续两个月,且来势汹汹、容易在学校出现聚集感染。他预计,这波高峰可能还要持续一个半月,等学生放寒假后,肺炎支原体患者数量才会回落。
“潮汐式就诊”突出 医生呼吁错峰看病
在各大社卫中心,“潮汐式就诊”“先挂号晚就诊”等现象非常普遍。
在棠下街道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午10点不到,上午的号源已全部约满,候诊区坐满了家长和患儿,缴费区排起长龙,医生过了12点还在继续看诊。下午2点左右则人流稀疏,此时按预约就诊的患儿几乎无需排队。但到了晚上7点~8点,大量集中吃过晚饭的患儿与家长,其中不乏挂了较早时候号源的患儿。
下午的门诊人流稀疏,医生呼吁错峰前来。
为应对就诊高峰,张志生定期开展全员培训,把原来中心的高血压、糖尿病、胃肠道等慢病诊室,全部转成呼吸道感染门诊,同时增加午间门诊和夜间门诊,备足一个月的药量。此外,张志生还排了二线班作为备班预案,随时支援超负荷的医护,大大缩短候诊时间。
云城街还有一个亮点举措。
结合家庭医生和网格化管理思路,张志生所在的片区,8个居委会开设了8个群,每个群100人~500人之间,各对应一个医护团队。每个团队配备了一位全科医生、一位中医医生、一位护士和一位公卫医生,在线指导轻症患者居家用药。
“比如上周辖区一位居民去医院拍CT,医生怀疑是结核病,建议他转诊到广州市胸科医院。因为一时挂不上号,他着急地在群里咨询。后来我拨打电话,花了20多分钟提供就医指引,对方心里有底了,感到非常高兴。”张志生说,近日一些家长群内咨询患儿用药,因为小孩免疫系统还没发育好,医生也会建议带来听心肺再对症用药。
白云区云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志生每天电话响个不停,解答各种疑问。
支原体感染、流感等系常见病
重症率低,建议先到社区诊疗
由于近期儿科就诊量增长,官方呼吁一部分患儿可以先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但对家长来说,带孩子去基层医疗机构看病靠谱吗?
珠江医院儿科中心主任王斌认为,儿童的支原体感染等呼吸道疾病其实是常见病、多发病,不是疑难杂症,基层医院完全有条件做诊疗,“并不需要复杂的技术,明确诊断、化验、给药就好,目前重症率是很低的,我们这里这么多天也没出现什么重症”。
王斌介绍,医院目前接诊的患儿中,感染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的比较多,流感也以乙流为多,但造成重症感染、导致器官衰竭、需要进ICU的病人很少。
他认为,目前家长们带孩子看病习惯于去大医院,有心理、文化因素影响,“大家有‘凡事都要最好’的心态,但凡有点事,都想去找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医生,其实像感冒发烧这种常见病,基层医院也是有诊疗条件的”。
张志生也表示,从近两个月的接诊情况来看,重症患者确实不多,在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占比不到5%。八成以上肺炎支原体患者用阿奇霉素可以处理,流感患者用磷酸奥司他韦可以解决。但要注意,先来中心抽血化验检查,才好对症下药。
快检技术走进社区
可测流感、支原体
11月21日中午12时许,在广州海珠区江海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副主任医师李广华迎来上午的最后两个病人,都是拿到检测报告后来看单、来开药的孩子与家长,一个15岁的女孩确诊乙流感染,一个5岁的女孩确诊甲流感染。
随着呼吸道传染疾病快检技术进入社区,李广华可以为病人开出支原体、流感等快速检测单子,再加上血常规检查,检测结果几十分钟就能出。
送走最后一个病人,社卫中心二楼的走廊安静下来,各诊室的医生们都陆续去吃午饭了。 与大型综合医院拥挤吵闹的儿科候诊区相比,这里相当清静。
由于社区医院没有住院部,李广华的工作主要在门诊,她最近每天门诊会放出四五十个号 ,平均一个小时看6个左右的病人,“其实,最近已经算比较忙了,经常网上放的号,很快就挂满了,需要现场加号。我是儿科医生出身,附近很多街坊会找我给孩子看病,雾化室有时候也需要排队”。
在李广华看来,儿科疾病每年都会有季节性的起伏,秋冬季都是儿科就诊高峰,今年以来的不同之处是,快速检测技术普及了,病原体能查得更准确了,“像流感、支原体快速检测都是今年才有的,以前对儿童主要是查血常规,然后对症治疗,抽血也不是马上就有结果的”,下一步,李广华还在申请社卫中心配备针对诺如病毒等肠道病毒的快速检测工具。
社区医院的局限性也比较明显,在江海社卫中心,没有B超等常用检查设备,李广华说,儿童疾病中最常见的除了呼吸道疾病,还有消化道疾病,没有B超的话,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等较多见的消化道疾病就无法确诊。
目前,遇到稍复杂的疾病,李广华会将患儿转介至附近的大型综合医院儿科,她介绍,社卫中心与距离最近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已建立起了儿科转诊的绿色通道,转介去省二医 的患儿可以资料互通、快速看诊,同时,社卫中心拍摄的胸片也是由省二医的专家出报告、分析。
采写:南都记者 杨丽云 李文
编辑:杨丽云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呼吸道疾病阻击战
防治呼吸道疾病 构建健康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