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第三方跳转将受限:快手专注内部链路,抖音要求先审核

南方都市报APP • 反垄断前沿
转载2023-12-01 17:46

南都讯 记者李玲 近日,广电总局宣布持续开展微短剧治理工作。此次治理工作涉及七个方面,包括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研究推动网络微短剧APP和“小程序”纳入日常管理等重点举措。

图片

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官方微信公号披露微短剧治理进展。

11月30日,广电总局官方微信号公布微短剧治理新进展。据悉,快手拟于近期切断第三方微短剧小程序的商业推广和投放,专注发展基于快手小程序和快手内部链路的原生微短剧生态和商业链路。

抖音方面也有新举措。抖音巨量广告在最新的《“短剧小程序”治理公告中》中表示,包括抖音小程序短剧、外跳至其他第三方平台的短剧,都应向短剧类小程序内容库申请并通过审核,方可进行广告投放。

两大微短剧平台的最新举措意味着,短视频平台加大了对第三方微短剧小程序广告投放和跳转的治理,让后者无法随意通过信息流、达人营销等方式获取用户。

据南都记者了解,第三方微短剧小程序之所以成为此次整治的要点和难点,究其原因是第三方小程序的技术开发、剧集上架、内容审核都在平台之外,在平台仅进行商业推广投放,实现曝光引流。也就是说,用户在平台端点击链接后跳转到外部的第三方小程序,从而产生观看、付费行为。

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抖音还是快手,都很难对植根于第三方小程序的微短剧进行审核、管控。如果想从前期就对微短剧广告投放的主体资质和整体的内容、品质进行真正有效地把控,切断第三方跳转,着力建设内部生态是一个好的方法。从社会价值和长期收益看,也是值得的。”

当前,微短剧正处于数量急剧增长的阶段。根据广电总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微短剧全年备案数量为398部,2022年这一数据接近2800部,同比增长600%。数量激增的背后,是市场和用户对微短剧需求的增长。

但与此同时,网络微短剧内容良莠不齐、运营模式乱象频出、产业生态鱼龙混杂等现象,也引起监管重视。2022年11月下旬起,广电总局组织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小程序类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全网共下线含有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格调低下、审美恶俗等内容的微短剧25300多部。

2023年3月至今,广电总局督导多个平台累计对外发布公告40余期,清理低俗有害网络微短剧35万余集(条),分级处置传播低俗有害网络微短剧小程序429个、账号2988个。

为净化微短剧行业生态,监管部门再次开展微短剧专项治理。广电总局认为,微短剧的发展绝不应“急功近利”,而是需要各方协同发力,才能保证行业的健康和有序发展。

编辑:李玲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4两会大家谈:风口上的微短剧,如何乘势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