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这个主题值得我们在地文艺工作者思考,如何让艺术赋能湾区建设,讲好湾区故事、中国故事。”12月1日,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首日,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范勃应邀接受采访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涉及内地和港澳,使其艺术资源尤为丰富和多元,既包括各类专业院校,又有许多知名艺术场馆,“要将这些艺术资源要素进行有效整合,政府、企业、学校、相关机构及社会团体等可以联合构建一个‘湾区艺术创新系统’。”
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范勃。
在范勃看来,这个湾区艺术创新系统主要从三个方面推动区域发展,分别是艺术与科技产业,艺术与美好生活,艺术与文化传播。
他解释称,艺术与科技产业融合,能够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助力建设产业湾区、科技湾区、创业湾区;艺术与美好生活融合,可以推动建设创意湾区、艺术湾区、人文湾区;艺术与文化传播融合,则对人际交流过程中的叙事方式转化起到很大作用,可以更好地运用艺术手段构建可敬可爱的湾区形象、中国形象,讲好湾区故事和中国故事。
艺科融合是范勃谈到的一个关键词。他表示,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看,艺科融合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因为艺术与科技相结合这种跨学科融合,所带来的创新机遇非常大”。
2022年,广州美术学院联合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大疆创始人李泽湘和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率先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创建了以培养“硬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的达芬奇创新学院,并招收了第一批学生,就是一个代表案例。“这种面向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显示大疆在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我相信,未来粤港澳大湾区会有更多这样的独角兽企业,有更多这样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范勃称。
谈及艺术与美好生活相融合,城市公共艺术空间是最直观的“见证者”。11月30日,广州市“十三五”重点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之一的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面向公众开放,吸引众多市民关注。位于广州荔湾区白鹅潭的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广东省“三馆合一”项目也正加快建设,预计于今年底完成项目施工。
范勃向南都记者表示,这些都是广州文化设施硬件水平显著提升的体现,而高品质文化供给水平的提升,能够推动广州乃至广东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城市文化硬件设施完善,可以更好地将国际优质艺术资源引入广州,实现资源互联互通和文化交流共建。如此一来,我们本地的优质资源也一定能够更好地走出去。”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摄影:南都记者 冯宙锋
编辑:莫郅骅,陈卓睿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聚焦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