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饼阿姨”受欢迎,又一个小微商家的励志故事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评论
原创2023-12-01 22:16
图片

继“鹅腿阿姨”被清华、北大、人大三大高校一起争抢,话题登上热搜之后,复旦和上海财大也共同“培育”出了“灌饼阿姨”。据媒体报道,做鸡蛋灌饼的苗姐是今年2月份在复旦大学东门与上海财经大学学生宿舍之间开的店,9个多月便拥有9个微信群、3000多名学生客户,并且还在不断增加。最基础版鸡蛋灌饼定价7元,她平均每天能接一百多单。“灌饼阿姨”并没有入驻各大外卖平台,只靠线下自然来访与微信群两种渠道经营。

一些小店可以多年不倒,真谛说穿了就是苦,能吃苦,往往全家老小凌晨三四点开始干,到下午三四点才能喘口气,所以才有辛苦钱的称谓。“灌饼阿姨”除了弟弟妹妹和丈夫帮忙,并没有找其他的员工。凌晨4点到店、晚上9点下班,“上班16个小时,还要包吃包住,不好找的”。很多这种店面都是租赁来的,每月利润除去房租,实质上也就相当于一份中等水平的薪资。可即便如此,从“鹅腿阿姨”“灌饼阿姨”的脸上,我们不难看出,她们并没有觉得因为自己异常辛苦,就将现在的获得视为理所当然。

对于大学生来说,不论是热衷于“鹅腿”还是“灌饼”,诚然有好奇、跟风的成分,但更多的还是因为性价比对于自己很合适。回想笔者自己读研期间,买个校门口七块钱的肉夹馍也需要下一番决心,如果像现在这样再加上四五块钱的外卖配送费,可能就真的舍不得买了。而现在直接微信群下单转账,稍后会有“灌饼阿姨”的家人配送到位,显然更能满足很多学生的现实需求。鸡蛋灌饼有微信群,学生周边的其他食品店、奶茶店的老板相信也有类似的“私域”流量。他们的竞争优势很明显——除非外卖平台上出现了客户到手价差不多的、同品质同口味的食品,但这似乎又不太现实,归根结底,价格实惠、熟人口碑就是这些小老板目前的“护城河”。

但问题也不可忽视,相比较线上平台一些连锁大品牌熟食或者奶茶商家,这些校园周边野生小商家在食品安全性上总归让人心里有一丝隐隐的不安,这也是这些商家将来努力的方向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重点。同时,以微信接龙、手工记账等方式来登记客户下单内容和配送时间,既容易出错也显得与时代脱节。其实完全可以利用微信小程序这种线上即用即走的方式来激活线下的弱链接场景,从而减轻小商家的负担。周边顶级高等学府环绕,老板们找一两个IT专业的学生来有偿帮忙开发一个,想必不会太难。

小商小贩,市井味很足,烟火气很浓,也能衬托起一座城市的夜经济,而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座城市的人气和活力。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曾经为人所不理解,但现在人们早已习惯顾客进出门的“叮咚”声。无论一线还是二、三线城市,有人就有商机。无论日夜,无论高校周边还是城乡接合部,高质量的小微经济,不仅是正常经济运行的重要补充,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元素。

往远了说,这种毛细血管般的小微商家将公共服务提供到位,其中应该也有志存高远者,这时就需要金融手段的辅佐,但小微商家的需求分散、体量小,没有报表,少有合适抵押物,借贷需求来得快去得也快,也是一直以来不争的事实。他们的发展需要得到相应的支持,而这无疑也考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工作智慧。 

文l魏敏

编辑:何起良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