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到12月1日,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主办的广州论坛2023年年会举行。在12月1日的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顾问何镜堂教授、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教授、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贾康等嘉宾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各抒己见。
新时代也有新挑战。对此,郑永年提出了“新三驾马车”的概念。他认为,如今,投资、消费、出口“旧三驾马车”很难拉动中国如此庞大的经济体,因此需要投资基础科研、应用技术和金融服务等新的“三驾马车”,进一步赋能“旧三驾马车”并为其提供动力。
因此,进一步激活粤港澳大湾区在科研、技术应用以及金融的核心优势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郑永年认为,在基础科研中,粤港澳大湾区汇聚了众多科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同时地区企业应用技术转化能力也非常强,香港、广州、深圳也有能力合作建立拥有巨大竞争力的金融中心,同时香港、广州、深圳三个中心城市基于各自的劳动分工,进一步为基础科研、技术转化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实现融合发展。
深层次人工智能发展将对第四次工业革命造成巨大的影响,技术人才的培养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
“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高端制造人才?”在倪明选看来,未来高端技术人才要符合以下标准:一是专业知识面广且拥有跨学科整合能力,如今各行各业都需要跨领域知识交融才能解决相关挑战;二是发现问题、定义问题的能力,要能找出问题并把问题讲清楚;三是即时学习和好奇心探索的能力;四是动手和执行能力,特别是在工业制造界。
“中国制造业规模已经成为全球第一,世界工厂的概念有客观对应的现实佐证。但世界工厂同时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大而不强。”贾康指出,近年来,中国制造业虽然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更准确来说,是在不断缩小与国际前沿制造水平的差距且有一些局部亮点。其中,前沿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仍处于追赶的态势。
“引领制造业升级发展最主要的引擎是来自数字经济。”贾康认为,以数实融合、数字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数字化相结合的探索要落在不同领域与不同赛道;同时,在改革深水区攻坚克难,以制度创新打开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空间。
此外,区域经济深度交流与合作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陈光炎表示,中国先进制造业升级可以发展成为全球发展区,在这个区域内,金砖国家、东盟、非洲、中东将成为未来的原材料、能源和市场来源,同时也与中国先进制造业生产系统互相连接。未来,通过“一带一路”,该区域将为中国带来贸易市场、资本流动、能源安全等领域的助力,缓冲与抵御地缘政治带来的相关风险。
出品:南都湾财社·科创工作室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陈培均
编辑:陈培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