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上午,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举行开幕式。在大会演讲上,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董事会名誉主席、亚洲协会全球主席约翰·桑顿围绕新时代加强中美关系这一话题展开论述。他认为,当一个人试图与非自己文化的人建立联系,必须要以谦逊、好奇、理解和同理心的态度来做这件事情,因为了解另一种文化并不容易。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董事会名誉主席、亚洲协会全球主席约翰·桑顿
“88%的人说勤劳,87%的人说现代创新,73%的人说强大本地的经济……”演讲过程中,约翰·桑顿提及了自己朋友所做的一个有关“普通的美国老百姓如何看待中国、中国人、中美关系?”的调查,并在现场分享了此项研究中的诸多数据和结论。
他透露,当被问到“你对中国人是什么感情”时,有81%的美国人都持喜欢或是中立态度。“这表明中美之间,最有利、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人文交流,也是最有潜力的一个方面。我也同意这一点。”
但正如约翰·桑顿所说,了解另一种文化并非易事。中美两国想要展开人文交流,则需要充分考虑东西方文化差异。他坦言,因为在中美两国人民打交道的过程中,有时候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用他们听得懂的说话方式,要懂得倾听他们的声音。
对此约翰举例,“双赢”是中国政界和商界经常使用的词,但是调查结果显示,普通美国人并不喜欢这个词。主要有两种答复,其中一种是在美国体育文化中,总是有一个赢家和输家,从来就不会在体育世界里出现双赢或两个赢家;另外一种是,普通美国人认为中国人说的“双赢”,就是中国人要赢两次的全赢,他们不觉得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赢。“所以,我们不应该说‘双赢’,而应该用互利,这样普通美国人才会接受你的说法。”他补充道。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能否确立正确相处之道,不仅关乎两国人民福祉,也关乎世界格局。“因此需要我就‘如何在新时代加强中美关系’这个话题提供思路时,我非常清楚所面临的任务。正如我希望的那样,我怀着谦逊、好奇、理解和同理心来完成这项任务。”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文/吴文伟 南都记者 代国辉
摄影:南都记者 梁炜培
编辑:代国辉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聚焦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