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3日,是第32个国际残疾人日,主题是:“采取统一行动,为残疾人并联合和依靠残疾人挽救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为了提高社会对残障群体的关注与支持,当天,知名公益项目“快门无声”举行了十周年庆祝活动——“校园公益行暨湾区师生摄影赋能计划”的启动。首场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附属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北师大珠海附中”)举行,活动由著名媒体公益人徐靓主持,来自社会各界的200多人参加了活动。
活动当天,“快门无声”十周年系列活动——学员摄影作品校园巡展开始展出,20名“快门无声”的听障学员代表来到现场,他们在北师大珠海附中新疆班学生代表的陪伴下,为自己的作品展揭幕。
记者了解到,该摄影展精选了60幅学员作品,拍摄者绝大多数是14岁以下的儿童,以5-8岁的儿童为主。顺着这些作品,观众开启了一段认识“快门无声”,感受听障青少年世界的视觉之旅。
据了解,“快门无声”项目在2014年,由珠海传媒集团摄影记者朱习发起设立,旨在为听障孩子教学摄影技术,用镜头为无声世界的孩子打开一扇心灵的窗户,发现并记录世界的美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在今年珠海的“有爱无碍”无障碍城市嘉年华活动上,朱习作为受邀主讲人,分享了公益道路上的点滴。
截至目前,共有201位听障青少年及聋儿通过项目免费接受了系统的摄影培养,有的学员还具备了无声摄影师的基础职业技能;另外,项目还研发了我国第六套专业手语——《摄影专业手语》,于2018年出版并无偿共享给社会。
“非常特别的视角!”“从这些作品中,仿佛能感受到拍摄者丰富的内心世界……”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李伟坤等摄影家,对听障孩子的作品交口称赞,北师大珠海附中的同学们更是在摄影作品前细细观摩,并合影留念、拍摄记录,大家通过一幅幅展出的摄影作品,进一步了解听障青少年及聋儿,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作为资深公益人,九三学社中央资源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远光软件董事长陈利浩对“快门无声”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摄影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听障青少年在学习的成就感中振奋精神,提升与社会建立链接的信心和勇气,对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依托摄影为教育赋能,为成长助力,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走进摄影艺术,享受摄影的陪伴。”朱习在活动中回顾了快门无声十年来的历程,对社会各界的关爱,以及项目的参与者、支持者表示感谢,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大家用镜头发现并记录生活中的美好,在摄影的世界里与听障群体增加了解、友好对话,平等生活。
启动仪式体现出鲜明的湾区大公益的特色,来自广州、深圳、中山的公益机构和企业共聚珠海,为快门无声未来的公益之路共谋发展携手同行。据介绍,接下来,快门无声十周年系列活动还将陆续走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华发容闳学校、珠海市容国团中学、香洲区云峰幼儿园等6所学校,开展学生摄影大讲堂、教师摄影讲座、快门无声学员摄影作品校园巡展等活动。
“无障碍城市建设深调研”系列报道
统筹:王靖豪
调研组成员:张景淞 曾奎达 韦锐佳
编辑:王靖豪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无障碍城市深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