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被坑!高价止痛“养生茶”非法添加药物长饮可致肝肾衰竭

南方都市报APP • 拌面酱
原创2023-12-05 19:28

超万人被坑!高价“养生茶”,竟非法添加化学药物!长期服用或引起肾衰竭……

据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联合发布的报告,我国慢性疼痛的患者已超过3亿,且发病率在逐年增加。疼痛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问题。然而,很多疼痛患者认为“是药三分毒”,所以没有寻求专业医生的治疗,而是希望找到既能止痛又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的好办法。日前,河南郑州的程先生就遇到这样一款“养生茶”,初次喝下去立即有止痛效果,但再次饮用时却出现了问题。

图片

事发:

疼痛患者喝“养生茶”,身体出现严重不适

家住河南郑州的程先生一直被慢性疼痛折磨。由于担心长期用药会带来副作用,所以一直没有到医院治疗。一次偶然的机会,程先生和朋友聊天时得知了一款名叫“大雪山养生茶”的饮品。据朋友介绍,这款茶由纯食品原料制成,既能养生还能止痛,效果非常不错。之后程先生便花了近千元买了两盒“养生茶”,回到家就冲泡了一杯,喝完后发现这款“养生茶”确实有去痛效果。当天晚上程先生又喝了一杯,结果没多久就出现了头晕恶心的症状。程先生称,“头晕、心跳快,肚子也比平常痛,腹泻,甚至还吐了一次,当时我就感觉有点不对了。”

由于身体出现严重不适,程先生便拿着“养生茶”去了医院。医生看了“养生茶”的配料表后,告诉他这款“养生茶”所标明的配料有普洱茶、金银花、桑叶等,并没有止痛的功效。

记者了解到,这款云南大雪山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养生茶”,消费者只有通过一款名叫“雪山生活”的App或者微信小程序中的“雪山生活”才能购买,在购买时还需要有老用户提供验证码。

记者找到这款“养生茶”的几名会员,发现他们长期饮用后也都出现了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记者随后将程先生提供的这款“养生茶”进行了检测。

华测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苗子伟介绍,检测过程中发现有西药成分检出,检出的成分叫双氯芬酸钠。从目前来看,这款茶叶针对身体的头痛、牙痛、腰痛等有一定疗效,但并不是茶叶有这种疗效,这种疗效是里面非法添加的药物在起作用。

经过检测,这款“大雪山养生茶”里添加了化学药物双氯芬酸钠。这种药物在治疗疼痛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效果,广泛用于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各种关节炎症以及其他多种疼痛的治疗。目前,我国对双氯芬酸钠按处方药进行管理,患者必须遵照医生的处方严格使用。由于化学药物服用有严格的剂量规定,加入食品中容易导致滥用,引发健康问题。因此,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化学药物禁止用于食品生产。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内科主治医师徐志高介绍,长期服用主要引起肝脏和肾脏功能不全,主要表现是皮肤、眼睛巩膜黄染,没有尿,这是最明显表现,到医院查可能会出现转氨酶高、蛋白低、凝血功能差等一系列问题,医学上叫肝衰竭和肾衰竭,严重的可能需要肝移植。

专家指出,消费者在饮用这款所谓的“养生茶”之后出现不良反应,是双氯芬酸钠不当使用后的典型症状。此时,程先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向警方报了案。

图片

警方查获的大量成品和原材料。网络图片


警方:

现场查获大量成品和原材料,非法生产所谓“养生茶”

根据包装上的生产地址,警方赶赴云南省昆明市,发现“大雪山养生茶”经营地点因房租纠纷,现场已经被查封,但物流点仍然在向外发货。几经周折,警方掌握了仓库位置,并采取了查处行动。警方查获的有成品“养生茶”20多箱1000多盒,有用编织袋装的“养生茶”原材料18包,还有一些空盒子和发快递所需的东西。

同时,以李某为首的大雪山养生茶公司的所有骨干成员,全部被警方抓获。警方对查扣的“养生茶”以及茶原料进行现场快速快检,发现除了“养生茶”,茶原料也含有双氯芬酸钠。也就是说,大雪山养生茶公司并没有直接制作“养生茶”,公司只是做了分装和销售,制作“养生茶”的另有其人。

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食药环大队民警何进超介绍,李某供述是从一个姓高的那里购买的茶原料,他们并没有再做其他的添加处理,直接分装成袋进行销售。

根据线索,警方最终将上线高某抓获归案,又通过高某将本案的源头黄某杰、黄某生抓获。

记者了解到,黄某生对中药材和化学药物有一定了解,在得知黄某杰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含双氯芬酸钠的原材料卖出去后,两人形成合谋,开始非法生产所谓的“养生茶”。

图片

生产:

网购“养生茶”配料,鸡饲料加工厂暗中添加止痛药物

本案中的“养生茶”以配料全是药食两用食品为幌子,暗中却添加止痛用化学药物。看似满足了患者不用吃药还能止痛的需求,但实际上却带来了止痛用化学药物使用不当的风险。专家指出,目前我国的慢性疼痛患者就诊率不到60%,不法分子正是利用患者寻求止痛的需求非法谋取利益。

本案中所谓的“养生茶”生产厂家,是一家鸡鸭饲料小作坊。警方向记者指出,生产鸡鸭饲料的小作坊之所以被选为“养生茶”的加工厂,是因为里面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其目的首先是逃避监管打击,第二是降低成本,第三是因为没有相应的生产资质,正规的加工厂也不会接待其业务。

侦查进行到这里,这一案件的基本脉络已经清晰。首先是黄某生在网上购买金银花、桑叶等制作“养生茶”的配料,之后在网上购买西药双氯芬酸钠。然后黄某生找了一家鸡饲料加工厂,在鸡饲料加工厂内把所谓的原料加工成含有双氯芬酸钠的“养生茶”原材料,然后将“养生茶”原材料卖给黄某杰,黄某杰加价卖给了高某。高某又加价卖给大雪山养生茶公司的李某,李某通过分装包装进行销售。


销售:

正规茶叶公司做壳,设置139个代理商

警方指出,消费者容易上当受骗,与这一犯罪团伙采取的销售方式密切相关。“养生茶”的终端销售由这位李某负责。

李某为了增加销量,获取更大的利益,以大雪山养生茶公司的名义在各地设置代理,并制定了隐蔽销售的所谓经营策略,通过“老带新”的方式开展不法销售。具体还明确了销售网络和层级,新用户和老用户是“养生茶”的饮用者,之后是渠道掌柜,再往上是区域代理,最后是省级代理。经查有139个代理商,1万多人购买,涉及云南、广西等21个省(区、市)。

警方向记者介绍,这个案件隐蔽性很强的另一个原因是,本案经营行为有一个真壳做了包装。在前期准备中,李某进行了反侦查分析,购买了大雪山养生茶公司掩护犯罪。因为大雪山养生茶公司前身本来也是销售茶叶,所以,商标名称都没有问题。包装过后,条形码、产品的信息,也都是正规的。如果消费者饮用的“养生茶”不经过检测,确实很难发现问题。

何进超介绍:“我们还发现该公司负责人李某,通过上线购买了10公斤没有添加双氯芬酸钠的茶原料,生产成同样包装的茶产品,用于应付平时相关部门的抽查检测。”

以正规茶叶公司做壳,用正规茶原料应付抽查检测,一对一的隐蔽销售,构成了一个辐射全国的“养生茶”销售网络。

警方介绍,本起案件公安机关共抓获嫌疑人9人,现场查获养生茶成品1000余盒,半成品原材料近1吨,涉案价值2500万元。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在食品加工、销售、运输、贮存等过程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

何进超告诉记者:“从三年以来打击这种案件过程中,我们发现,用于添加西药成分的食品有茶叶、蜂蜜、咖啡,还有一些咀嚼糖果等保健食品,这种保健食品的非法添加案件比较多一些。”

警方提醒广大消费者,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谨防保健品欺诈和虚假宣传,如果患有疾病,请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就诊。


案例:

凉茶中添加多种西药,店主被判十倍惩罚性赔偿

5月25日,由广东省惠东县检察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凉茶添加西药案件在县法院开庭审理。

2021年9月1日至2日,广东省惠东县凉茶店经营者赵某某在销售的感冒茶、化痰止咳茶、咽喉茶、牙痛茶、清热祛湿茶等七种凉茶中添加西药。经检验,所售凉茶均检出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红霉素、甲硝唑等单种或多种西药成分,赵某以每瓶6元的价格销售凉茶,两天内共非法获利400余元。

该院于5月13日依法以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对赵某某提起公诉,诉请赵某某承担销售价格十倍的惩罚性赔偿。经审理,法庭判处赵某某有期徒刑七个月,处罚金1万元,承担4000元赔偿金。


“减肥咖啡”里添加违禁成分,涉嫌构成犯罪

名为“减肥咖啡”,实际是添加有国家明令禁止的“西布曲明”成分的产品,都江堰市场监管局联合公安局查获这样一起涉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当事人杨某明网购一款名为“YSO Majic”的减肥咖啡,在明知含有违禁成分的情况下,仍通过网络加价对外销售,销售金额3000元。这样的行为,不仅涉嫌违反食品法,还涉嫌构成犯罪,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相应行政处罚外,公安机关也已立案侦办。


养生茶里添加西药成分,中药里添加布洛芬

公安部8月16日公布10起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其中有河南郑州李某等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案。2023年5月,根据群众举报线索,郑州市公安局侦破一起制售有毒有害止疼茶案,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现场查获养生茶成品1000余盒、半成品原材料1吨,案值2500余万元。经查,犯罪嫌疑人李某等在经营茶叶公司期间,购买非法添加具有止疼功效西药成分的原料,进一步加工包装成养生茶成品,通过线上App(改小写)软件和线下实体店对外销售。

还有甘肃白银盛某某等制售假药案。2023年5月,甘肃省白银市公安机关根据走访摸排线索,侦破一起制售风湿骨痛药案,捣毁生产窝点1处,抓获犯罪嫌疑人32名,现场查获假药5000余袋及一批制假工具,案值8000余万元。经查,犯罪嫌疑人盛某某等人购买马钱子等中药材以及布洛芬等化学药,粉碎后加工成药丸形状,命名为“除痹换骨丸”,宣称可以治疗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对外销售。


科普

慢性疼痛怎么治?别忍!


“痛”也是一种病,但知晓率低就诊率低

慢性疼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包括慢性原发性疼痛、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慢性术后或创伤后疼痛、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慢性头痛或口面部疼痛,可能由组织损伤、慢性疾病、心理因素等多种原因导致。

《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2020)》显示,我国慢性疼痛患者超过3亿人,且正以每年1000万至2000万的速度增长,构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疼痛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问题。但知晓率低、就诊率低、完全缓解率低,负“痛”前行给患者的生存质量带来很大影响。

“疼痛会对人的社会功能产生综合影响,包括家庭、工作、教育、学习、人际交往等。”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许兰萍说,有时心理疾病也会造成疼痛,药物能够改善疼痛的生理状态,疼痛背后的性格、成长经历、神经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等问题也需要关注。

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说,近20年来,国际医学界已经开始将疼痛提升到疾病的高度,“但很多慢性疼痛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不能等待着原发疾病的好转而把慢痛消除,而应该把慢痛当做疾病去积极对待。”

专家介绍,慢性疼痛领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如在所有的慢性疼痛人群中,有近三分之一以现代医学的理念和手段难以找到与之完全对应的疾病;受生活习惯改变等因素影响,颈肩上肢痛、腰腿痛等慢性疼痛呈低龄化趋势;各专科对疼痛的关注程度和医生诊疗水平有待提高等。


超过1个月就算慢性疼痛,不要一味忍痛要去就诊

一般来说,疼痛时间超过3个月为慢性疼痛,也有一些超过1个月就算慢性疼痛。专家强调,不管是急性疼痛还是慢性疼痛,都不要一味忍痛。

“慢性疼痛不是靠忍就能解决的,一定要从一开始就正确认识,及时去相关科室就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疼痛科主任李水清介绍,慢性疼痛有两个核心的机理——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如果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逐步控制、缓解疼痛,可能导致疼痛时间变长、程度加重。一旦形成敏化状态后,药物、理疗等手段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医师杨渝平提示中青年群体,很多身体的疼痛其实不需要吃药,可以通过肌肉力量训练进行缓解,“有一些是躯体性的因素,是可以找到病灶的;有一些是心因的疼痛,通过跟运动医学、骨科、康复科等医生沟通和配合,也能够找到解决疼痛的方法。”

今年2月起,全国医院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在各地展开。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的《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提出,2022年至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定数量的医院开展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逐步推广疼痛综合管理。方案要求,提升疼痛诊疗能力和相关技术水平,力争实现试点医院门诊、急诊和住院患者及时获得疼痛诊疗服务。


整合:黄亚岚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社、人民网、封面新闻、正义网

编辑:黄亚岚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