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12月5日,2023年广东“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之“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创业专题赛(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创业专题赛)决赛暨颁奖典礼圆满结束。来自广东、广西、贵州、西藏以及台湾等地的30个项目同台竞技,精彩纷呈。
企业组及团队组各8个项目脱颖而出,赢取151万元项目资助以及“众创云”培训、孵化场地保障、创业融资支持等“12+N”政策配套支持。
新趋势:项目丰富、覆盖面广
“高科技产品”“高学历人才”成关键词
本次大赛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妇女联合会等联合主办,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江门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协办,广东省电子商务协会承接执行。
大赛现场。
创业县镇村,振兴百千万!大赛旨在进一步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为乡村引入人才、技术和项目,加速农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聚拢“双创”生力军,增添发展新动力。“百千万工程”专题赛自9月15日启动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一众“百千万工程”创业人才的热烈响应。报名项目达到1300多个,同比增长10%,涵盖广州、汕头、韶关、江门、湛江、云浮等广东21个地市,其中更不乏来自广西、海南、贵州、西藏、台湾等地的项目。
企业组参赛项目路演现场。
参赛项目涵盖农村电商、直播带货、智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业农村社会服务等新业态,项目丰富、覆盖面广,且体现出数字化趋势强等特点,已经成为“百千万工程”领域创业新常态。
在决赛现场,13个企业组项目、17个团队组(包括东西部协作赛区、台湾赛区)项目强强对决、激烈角逐,参赛者们通过项目演示、现场答辩等环节,展示了项目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市场前景。参赛团队在顺应数字化潮流、迭代商业营销模式的同时,不忘优化产品和服务的硬质量,稳扎稳打提升农业项目的核心竞争力。
团队组参赛项目路演现场。
在来自省内各高等院校的学生团队中,有的致力于非遗茶百戏与传统茶产业的创新融合,有的以“技术创新+养殖推广”为核心改良青蟹种质资源……企业组中,也有不少立足于技术或服务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如基于高通量分离筛选技术、航天诱变、基因工程等技术研发产品,以及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实现针对高发水产养殖病害建立快速、精准的防控体系等产品及服务。
“高科技产品”“高学历人才”是今年“百千万工程”创业专题赛的关键词。不仅有高科技产品为大赛注入先进和创新的元素,而且参赛团队以80后、90后为主力军,为“百千万工程”提供了新时代的青春力量,这些参赛者们充分体现了“百千万工程”专题赛的内涵,以知识和技术的力量书写着“百千万工程”的画卷。
评委现场点评。
决赛评委、广东财经大学副教授、广州市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学会会长李征坤博士指出,经过层层角逐与筛选,决赛项目的质量很高,大赛结合乡村振兴特色,项目涵盖海洋渔业、种植业、生产加工业、农业产品的市场推广应用等内容,可以说在创业创新方面作了全产业链和生态发展的探索。相信通过本次大赛,一些项目能够真正落地粤港澳大湾区,促进区域的创新、就业、创业共生共赢。“我也非常鼓励中小微企业以及大学生等积极参与这样的大赛,通过项目以及大赛的锤炼,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感觉这届大赛的质量还是很不错的。”决赛评委、广东省粤科金融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总监黄剑飞表示,可以看出来很多项目发展都比较成熟,非常注重在专利技术以及核心竞争力方面的建设,而且也在项目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方面下功夫、有进步。大部分企业能够帮助农户更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提升当地农户的业务规模和收益,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大赛的举办,为企业、农户、市场、投资方等建立起很好的纽带,更加了解当前的市场需求,更好地精准对接资源、发展经济。”
最终,企业组的“科创助荔——荔枝果汁领航者”(高州市益丰健康产业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和团队组的“叶绿体工厂”项目脱颖而出、摘得金奖。
企业组金奖项目领奖。
团队组金奖项目领奖。
深拓展:加强乡村双创力度
推动“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助力乡村产业与人才振兴,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作为大湾区内初创企业孵化与培育的重要平台,广东“众创杯”自2016年启动以来,便单独开设乡村赛道,紧跟乡村“双创”最前沿趋势,成立“农村电商赛”,在乡村振兴上持续耕耘,不断激发各类“三农”人才的创新潜力与创业激情。
2020年,农村电商赛的参赛范围拓展至“互联网+三农领域”,包括农产品种养殖、深加工流通、休闲农业等业态,2021年赛事全面升格为“乡村振兴专题赛”,增强乡村振兴新动能。
党的二十大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战略部署。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
现场各金融机构对展示项目亮牌表达意向授信支持额度。
今年2月,《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印发;其中指出,部署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畅通经济循环的战略举措,是惠民富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内在要求。
6月,《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发布,特别提到要“发挥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作用”,加强返乡创业孵化基地等各类返乡入乡创业载体建设,为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提供低成本、全要素、便利化的创业服务。
在此背景下,2023年大赛进一步加强对乡村双创的拓展力度,将乡村振兴专题赛升级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创业专题赛,挖掘服务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创业项目参赛,深入基层、精细办赛。
结硕果:孵化培育优秀创业者
促进“百千万工程”项目成果转化
乡村双创的热度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迷信跳出“农门”,逆流而行。
“百千万工程”创业专题赛(原乡村振兴专题赛)至今已是第八届,在八载逐梦之旅中涌现了众多可圈可点的创业项目,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围绕“百千万工程”领域发光发热的优秀创业者,为服务于“百千万工程”的创业者们提供了展示和发展的平台。
在湛江雷州半岛农村荒废的盐碱土地上,“海水稻——中国新饭碗”成为了修复盐碱地的先锋作物,从广东海洋大学毕业的王世超带着高校的耐盐碱水稻技术将海边的盐碱地变为良田,改善生态,提升粮食产量,同时保留海红香米极高的营养价值,为区域创新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在河源市龙川县的稻田埂上,50多岁的张艺强自创“越王贡”大米,生产最优质的河源丝苗米,立下了打造20万亩水稻种植基地的小目标。他说:“‘越王贡’大米要用百年老店的方式,做精做深、积累口碑,走出广东、走向大湾区。”
在熙熙攘攘的广州市区,“黄埔扶贫馆”团队从广东岭南现代技师学院中茁壮成长,开展技能扶贫带动消费扶贫,通过销售扶贫农特产品,为帮扶地区培养农村电商人才,让贵州黔南州、新疆喀什等地50个村庄3000多名贫困户受益......
一个个鲜活案例背后,是广东“众创杯”稳扎稳打,培育乡村产业发展“增长极”的坚定信念,是大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做好双创服务的踏实举措,极大地鼓舞了新时代背景下的城乡创业实践。
以赛事掀起“双创”热潮,以政策谱写“双创”篇章。
据了解,大赛企业组设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5名以及优胜奖若干名,其中广东省内企业获金奖、银奖、铜奖分别按20万元、15万元、10万元的标准给予省级优秀创业项目资助。
团队组设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5名以及优胜奖若干名,其中金奖、银奖、铜奖分别按10万元、8万元、5万元的标准给予省级优秀创业项目资助,2年内在广东落地注册的,可再分别申请10万元、7万元、5万元项目落地资助。
统筹:尹来 程安
采写:南都记者 孙小鹏 通讯员易新伟
图片:大赛承办方提供
编辑:程安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2023年广东“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