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是一种效率革命。”
12月7日,一场主题为“实·速”的数实融合暨数字物流产业带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创新战略室主任姜江会上发言指出,数字化货运平台改变了以往的货流运输依靠大型企业组织形态的产业组织方式。货运数字化为小微的创业团队及个体司机提供了直接的交易平台。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主任、公路货运分会秘书长周志成在会上提到,当前公路货运领域的数实融合已经进入了产业赋能的新阶段。传统企业和数字平台双向奔赴,通过数字货运平台与具体场景结合,可以创造更适应场景的产品,为传统企业提供数字化的工具和解决方案。
“实·速”的数实融合暨数字物流产业带报告发布会现场。
“互联网+物流”实现传统公路物流数字化升级
“早年间卡车司机一大早去货站的小黑板上寻找货源,三五天才能有所收获,之后再开着空车去装货,一来一回空载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满帮集团副总裁陶然说。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货运平台通过大数据和技术手段,将分布在中国各地庞杂的货运信息部、小黑板、物流园区等搬到线上,用手机app把供需两侧充分连接到平台上,汇聚大量的货运需求信息和大量的货车运力,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车货匹配。
“用这两年流行的话来说,就是‘互联网+物流’实现了传统公路物流的数字化升级。通过数字货运平台,货主找车更容易也更高效,司机也可以在线上寻找货源,撮合交易,提高效率。”陶然说。
据介绍,如今的数字货运已经实现了智能化车货匹配和线上交易,不但能帮助企业轻松找车,为中小企业提供灵活多样的运力解决方案,还能帮助企业整合、管理、调度车辆司机等运输资源,促进产业链效能提升、扩大生意半径。
满帮集团副总裁陶然致辞。
陶然表示,数字物流越来越成为中国的实体经济尤其是千万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其灵活性、便捷性和智慧化在助力中小实体企业打开市场、降本增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为各行各业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助力的进程中,数字物流作为实体经济的支撑底座,也获得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首次将现代物流的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数字化物流作为现在物流的重要组成,已成为我国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我们将不断加大投入,提供更高效、智能和绿色的物流解决方案,帮助企业降本增效,赋能企业更具物流竞争力,帮助司机赚更多钱,促进服务业和生产制造业融合,全面提升社会物流效率,支撑实体经济更好发展,为此我们愿意做各行各业产业链商流背后的‘无名英雄’。”陶然说。
货运数字化对中小企业意味着什么?
作为一家民营中小企业(上海怡黄木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江浩认为数字化是中小企业走向现代化管理的必经之路。“货运物流平台帮助企业规避了原来一些不对称的信息和市场,此外也提升了企业整体的仓储周转率。”
“公司转型全面拥抱数字物流后,物流费用下降了30%,物流效率提升了60%,仓储周转率提升20%,仓储成本下降10%,数字物流对于公司带来的提质降本增效是非常明显的。”江浩坦言,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来讲是一场永远不能停止的革命。
从效率来看,江浩认为管理效率也有所提升,这对于人力是一种释放。“原来做物流时,每个门店都有主内人员负责一部分的工作,现在通过数字化之后,通过总部的物流专员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以前还要有人对接税票、对接货物的保险,而现在在平台上也都得到了统一的渠道解决。”
何志林是一家冻品经销商( 川为(佛山)供应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数字化之后,市场更透明,成本也极大地降低了”,据他介绍,2020年企业接触数字化之后,通过数字化赋能,提升了货运效率,降低了成本,这三年来复利增长100%/年。“今年我们的营业额可以达到60个亿,全国拥有6个配送仓,可以履约100个地级市。”
传统配送中,150公里就是天花板。何志林透露,但公司数字化转型后,仓配运送半径从150公里延伸到500+100,从总仓可以配送到500公里外的地市级、县城,再通过落地配的司机可以再往外延伸100公里。公司的6个仓服务了全国100个地级市。
“数字经济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是一种效率革命”,姜江认为,现在林林总总的案例已经证实这不仅是一场效率革命,它已经对于传统运营模式,对整个企业的商业模式,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产业组织形态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数字化货运平台改变了以往的货流运输依靠大型企业组织形态的产业组织方式。”姜江表示,以货运行业为例,原来更有竞争力的是大型货运公司,而数字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这一现象,在数字化货运平台上,小微的创业团队及个体司机通过平台直接交流,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形成了全新的商业模式。
专家:建议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平台自治协同共治机制
二十年来,公路货运领域的数实融合经历了上屏、上网、上机、生态4个阶段。
周志成介绍,上屏即数字大屏时代。2000年前后,公路的很多厂站园区建立了数字大屏,将传统的小黑板上的信息传送到园区大屏,方便货车司机在园区寻找货物;上网则是指2010年前后独立的车货匹配网站;上机是指互联网数字货运平台。
“今天,我们可以畅想一下第四阶段—生态。如果之前是找车,现在更多的则是改变生产方式、流通方式,这个阶段是传统企业和数字平台双向奔赴的阶段。”周志成说。
周志成表示,数字货运平台与具体场景结合,可以创造出更适应于场景的产品,通过提供与场景结合,更有产业特性的数字化工具和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传统企业降本增效,改变生产流程和流通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的物流不仅仅影响物流环节,还会深入到产业链、供应链全流程,通过流程再造改变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态势。
周志成还在圆桌论坛中提到了三对关系:早融和晚融、长融和短融、深融和浅融。
“数实融合不是融不融的问题,是早融和晚融的问题,现在很多实体企业还是对于数实融合有一些担心”,周志成认为,企业应该先行一步,只有先行一步才能抢占先机,先行一步才能更好地降本增效。
从长融和短融的问题来看,他认为不能只关注获取运力,其实更应该关注运力资源的对接等。从供应链的视角切入,对接更多资源,提升服务,改善管理,最终创造价值。
从深融和浅融来看,“很多企业仍是浅尝辄止”,周志成认为未来企业需要真正拥抱互联网,打开企业的边界,改变流程,改变生产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发展方式,改变生态,达到更高层级。
“对于传统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需要积极拥抱产业赋能。数实融合的时代一方面需要连接资源,另一方面需要逐步改善自身管理水平和服务,通过对接更多的资源,改变发展方式和生态环境。”周志成说。
当然,在数实融合过程中也面临着新兴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姜江举例称,比如数据确权问题,新雇佣关系等。“平台企业与散户签约方与传统公司和员工的雇佣关系不同,这需要划分各自的责任权利,一旦有意外发生,也可以更明确的规定责权如何归属。”
周志成也指出,从政府治理层面来看,现在的政策跟实际还是比较脱节;行业治理层面,标准规则比较欠缺,行业治理还有很多不足。
周志成建议,平台企业需要发挥平台治理主动性,通过制定规则来约束平台上面的利益相关方。比如加强对于平台的数据公平价格的指引,制定制度措施,让货主司机形成公平的运价。
“未来,要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平台自治三位一体的协同共治的机制,为数实融合创造更公开公平公正的良好营商环境。”周志成说。
采写:南都记者 王玮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