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推进康鹭片区的城中村改造,一边发展中大纺织商圈的时尚产业,在这“一破一立”同步进行的过程中,广州海珠的时尚产业发展迎来新进展。
中国纺联流通分会(下称“流通分会”)携手广州国际轻纺城启动“中国纺织时尚中心”共建计划,12月9日举行了授牌仪式。
启动共建“中国纺织时尚中心”。
记者了解到,这是国内首个纺织时尚中心。该计划旨在进一步将广州国际轻纺城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时尚消费升级焕新的都市窗口、产业平台和行业标杆。
流通分会会长徐建华访时表示,协会将把广州国际轻纺城作为重要案例,推广其做法和经验,以推动整个纺织产业专业批发市场的升级发展。据介绍,国内超过半数的纺织服装专业批发市场是流通分会的会员,达到600家左右。
纺织服装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广东省、广州市均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支持广州发展壮大时尚产业。海珠区在中大纺织商圈所在地规划了“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并将此列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任务,推动中大纺织商圈转型升级。
今年4月13日,《中大纺织商圈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提出重点打造时尚设计先锋区、产学研智造区、时尚产业服务区、时尚消费体验区以及数字时尚展贸区五大区块。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中大纺织商圈将有更多的空间发展时尚产业。当前,广州正大力推进位于中大纺织商圈内的康鹭片区的城中村改造。海珠区表示,将结合旧村改造和商圈产业升级工作,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为中大纺织商圈未来发展提供空间的保障。
城中村改造为时尚产业提供更多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导致了小作坊企业的外迁,进而影响了现有的产业生态。如何更好地推动中大纺织商圈发展壮大时尚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这一议题颇受行业内人士关注。
徐建华建议,可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形成学习模仿效应,推动行业滚动发展,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依托中大的面辅料资源,广州番禺、白云、越秀等区才得以出现纺织服装领域的大量中小企业、设计师,催生了一批跨境电商和科技型服装品牌。”他认为,城中村的小作坊也是本地纺织服装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一个逐步改进和优化的过程。
消费升级成为当前主旋律,市场需求呈现个性化、多层次、多元化趋势。徐建华分享道,崇尚个性的新生代人群成为消费主力,消费理念、消费模式、消费习惯发生巨大变化。不过他补充说道,我国内消费市场处于升级与降维同在的发展状态。
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徐建华表示,我们仍需关注广大城市中等收入阶层,以及广大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消费需求。“在性价比和品质保证的基础上,他们更加注重产品的设计感和高级感,体现出对价格敏感。”
同日,作为广州国际轻纺城升级消费基础设施的最新成果,全面焕新后的AB区2楼盛大启业,定位为电商服装潮品牌面料采购专区,兼具批发与零售功能,整体采购及消费体验更零售化、潮流化、年轻化,将成为新一代时尚潮流的先锋策源地。
电商服装潮品牌面料采购专区即“AB2·潮玩力量”盛大启业。
2024/25秋冬中国纺织面辅料流行趋势-广州国际轻纺城专场发布当前也火热进行中,展示全国500多家知名企业开发的入围产品,以及广州国际轻纺城实力商户代表的面辅料产品。
活动现场。
自2008年起,广州国际轻纺城联合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已连续15年举行面辅料流行趋势发布,截至目前已累计成功举办30届,成为展示未来季节的产品特色、色彩趋势及面辅料开发的重点和方向的重要平台。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代国辉 实习生 杨卓尔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代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