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心!深圳6岁男童卷入泥头车,医院6次手术挽救生命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3-12-10 14:37

6岁的小军(化名)家住深圳市光明区。一个周日,他像往常一样跟着隔壁邻居10岁的哥哥去家附近的公园玩耍。没想到,过马路时,一辆巨大的泥头车正在向小军驶来。

仅在几秒钟,小军闯入泥头车的视野盲区,随即被卷入车底。重逾3吨的车辆右前轮在小军的盆骨和大腿处碾压而过。“快拨打电话!”路边的好心人拨通了120。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下文简称中山七院)急救车第一时间奔赴现场。

6岁男童重度车祸伤,盆骨骨折,双腿充血

2023年10月6日11时30分,一个下半身血淋淋的6岁男童,被中山七院120急救车接到急诊与灾难医学中心(下文简称急诊科)。他的双下肢在交通事故中遭受了严重的创伤,右大腿大面积皮肤剥脱,双侧髋关节处、左大腿布满淤青,双侧小腿和双足背大量的擦伤痕迹。

图片

接诊的医生回忆,“小军当时蛮坚强的,意识还算清醒,虽然很痛,但是咬牙没有哭。”

“立即开展抢救。”中山七院院长何裕隆第一时间赶到病房指挥抢救。急诊科医生当机立断,立即向显微创伤骨科、胸外科、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烧伤整形科等科室发出紧急会诊申请。中山七院副院长、骨科主任魏富鑫组织多学科成立专项救治小组、商讨抢救方案,他提出:“患儿伤势重,需马上手术。”

6次手术,挽救幼童双腿

CT检查发现小军骨盆多发骨折,左侧骶髂关节半脱位,周围软组织损伤、血肿。双下肢周围软组织损伤,盆部右侧及右大腿局部皮下软组织缺损、积气,左下肢周围软组织多发皮下血肿。

经验丰富的专家们发现,小军的出血量每个小时都在发生变化。骨科医生检查小军肿胀的双腿,怀疑小军的大腿是“闭合性软组织潜行脱套伤”。

这种伤口常见于车祸和高处坠落,日常生活中较为罕见。它们一般因为物理剪切力导致相对可移动的表皮层和皮下脂肪对于固定的皮下筋膜移动,小动脉、小静脉和淋巴管被破坏,形象点来说就相当于因为外力“皮和肉被迫分离”了。

此时,这层皮肤看上去依然完好无比地包裹在小军的大腿上,但是皮下已经充满了坏死的组织、液体。这一类隐蔽的创伤极易引起感染,威胁生命。

第一关:复原骨头

10月6日,第一场手术开始了。第一场手术历时5个小时,骨科副主任王东、显微创伤骨科魏金亮、吴华川医师对小军进行了骨盆骨折闭合复位固定、撕脱皮肤清创手术。医生们集中处理开放性伤口、稳定骨盆,清创、引流,将潜藏在皮下脂肪中碎裂、坏死的组织全部“吸”出来。术后,小军转入PICU进行重症监护治疗。

术后第一晚,PICU医护团队打起12分精神,密切监测小军的病情变化。PICU副主任张丽丹守在病床旁,时刻关注小军的生命体征、检验结果,及时调整救治方案。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小军度过了术后危险期,未出现大出血状况。

小军术后的第3天,在陈纯副院长的领导下,PICU组织了专家多学科会诊,针对小军的病情进行复盘。

第二关:“清洗皮肉”

王东副主任建议,小军术后创面仍有进行性感染坏死,需尽早行二期清创术。10月10日,小军顺利进行了第二次清创手术,医生们针对他的碾挫伤进行了进一步处理。

术后,小军转回PICU病房监护。PICU及时制定了适合小军现阶段的营养方案,为小军术后康复提供支持。

第三关:缝缝补补

烧伤整形科罗奇志主任建议,手术需关注组织坏死范围、程度,后期手术需要考虑为患儿进行双下肢植皮。10月16日,第三场手术正式开始。由于小军年纪较小,大腿两侧伤口过大,软组织大面积坏死,从这次手术开始,医生们针对他的创面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修复和植皮。

在整整1个月的治疗过程中,小军前后总共进行了6次手术,完成了双腿毁损皮肤的植皮,所幸皮瓣全部存活。小军的腿,终于被彻底“修”好了。

图片

下一步计划:争取让小军站起来

在中山七院显微创伤骨科医生和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烧伤整形科、放射科、手术麻醉中心等科室1个月以来夜以继日的协同救治下,11月7日,小军已经脱离生命危险,病情向平稳过渡,从PICU转到骨科的普通病房,小军父母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图片

据悉,医生的下一步计划是继续多学科联合治疗对小军进行康复训练,帮助小军的家人圆梦,早日让小军站起来,让这个幸福的三口之家,能够继续见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采写:南都记者 李榕 通讯员 叶晓婷 郑天心

编辑:李榕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