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村焕新,90后退役青年在此弘扬传统、再建理想社区

南方都市报APP • 创新实验室
综合2023-12-15 11:39

“从一个破旧不堪、处处垃圾蚁虫、常有吸毒者露宿的村落,变身为今天获得多项荣誉、得到各界人士肯定,进驻近百户商家、小有名气的文商旅综合体,感慨万千……”2023年7月1日零点刚过,廖昱明发了一条朋友圈,纪念他带领运营团队进驻西溪古村五周年。

西溪古村坐落于东莞市寮步镇,根据当地村民族谱和地方志介绍,村落始建于明弘治三年,至今已有530多年历史,占地面积8.8平方公里,现存的明清古建筑群是珠三角地区规模较大、原生态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村落之一,曾获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

曾几何时,随着城市扩张发展,不少老一代村民逐渐迁出古村,年青一代也外出打工,村落变得衰败,趋于荒废。

五年前,28岁的廖昱明和十多个同龄青年正式开启这条百年古村的改造之路,面对一条几乎一穷二白的“空心村”,他和不到二十人的团队同时兼任建筑工人、社区管家、设计师、运营者、招商方,与村民和商户建立信任、重塑社区关系,推进文物保护和历史建筑的活化,打造商业业态聚集人气,建立现代管理模式,应对疫情造成的客流锐减……一切从零开始,困难接踵而来,他们埋头实干。

xmwx

东莞西溪古村,“十四五”广东省文化和旅游重大项目工程。(受访者供图)

2023年10月初,国庆黄金周,是廖昱明又一个忙碌的时节。短视频平台数据显示,东莞西溪古村入围全国受欢迎乡村游目的地第三位,每日迎接上万客流量。琴棋书画、舞蹈歌唱、非遗文化等传统文化工作室吸引着人们前往,“打卡点”“网红店”这些时兴的潮流,也在这座安然存在了数百年的村落落了脚,带来了新风气。

“古村落最大的开发难度在于平衡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以及如何与当地原住民全面融合,未来希望能跟政府一同推动下去。西溪古村也会与时俱进,希望能够做成全国知名的古村落活化案例,做成一个面向国际社会的传统文化输出窗口。”

廖昱明说,自己30多年的人生里,能坚持做五年的事情并不多,一个是玩音乐,一个是当兵,还有一个就是改造西溪古村。他在五周年的朋友圈后半段写道:“早前我准备长篇大论,我以为我会长篇大论。直到了今天又不知从何说起。人要往前看。下一个五年,我们拭目以待。”

图片

廖昱明在西溪古村。(受访者供图)


 音乐少年决定去当兵

19岁的某一天,廖昱明下定决心去当兵。和家人说完这个决定后,他火速剃了一个平头,准备了一大包跌打损伤药和绷带,提交申请,体检,一气呵成,没有丝毫犹豫。

在那之前,他形容自己在家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尽管在学校寄宿,但每周都会有保姆来学校把积攒下来的换洗衣服拿回家洗。他挥霍着大把时间和朋友到处玩,打游戏,或者躲进器乐室里待上十几个小时。

他喜欢摇滚和爵士,也喜欢弹奏肖邦、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一听到音乐,心跳就会跟着音乐的节奏变化,有时你看我安安静静地坐着,但其实我内心比任何人都澎湃。”

上初中时,廖昱明就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房间,里面放置了吉他、钢琴、风琴、萨克斯、打碟机,他时常沉浸在乐器和音乐中,忘了时辰。但也是凭着能弹一手好吉他,初中毕业后他被招入艺术学校学习钢琴,后来一度报读语言学习班准备远赴新加坡留学深造。

“可以说那个时候生活是非常安逸舒服的,也很自由,但我心里总是感到不安。在各种玩乐、消费的时候不会想起来,但一静下来,脑子里就会有一个声音在大吼:这辈子这么下去不行啊!”廖昱明在心里盘算了出国留学的费用,对家里来说是一笔不菲的支出,他开始怀疑是不是一时头脑发热,担心自己学无所成。

1280x1707_297ec50993db85ed.jpeg

廖昱明在家中弹钢琴。(受访者供图)

“最后狠下心来,决定去部队磨炼一番。”一种朦朦胧胧的对独立的渴望驱使着廖昱明选择了另一条轨道,他背上行囊,留下满屋子的乐器,通过层层筛选后进入东莞武警支队服役,一待就是五年。

在部队里,廖昱明跑得最慢。第一次新兵集训,他用时37分钟跑完五公里路程,在新兵连中排倒数第一。“一般人第一次跑平均也只需要28分钟,37分钟相当于全程快走,那时候我的体质就是差到这种程度。”

跑完那一段后他非常不甘心,部队训练奉行“哪里差就练哪里”“跑得慢就继续跑”,这种准则在他心里慢慢生了根,下一次集训,他给自己加了40斤负重,是别人负重的两倍,本来要求跑五公里,他坚持跑了十公里,后来陪着体力不支的大队长一起跑,又跑了十公里。

960x1280_99fc51dffc490ca4.jpeg

廖昱明(左)在部队。(受访者供图)

“跑到吐,真的,一边吐一边跑,肚子上绑一根绳子,绳子两头两个人拉着我跑,我还两只手拉着两个人跑。正常跑步不会这样,但那时候已经快到身体极限了,你还要跑,大家就会这样支持你,只要你人没倒下来。”廖昱明说,呕吐的时候他感觉自己的意志力已经到达了极限,但身体还能动,他就没有停下来。

部队的苦训让他不断经历着直面极限的时刻,廖昱明觉得这是以前的自己完全不可想象的,“因为怕苦怕累而想要逃避、放弃一件事的心态彻底没有了。”五年军旅生涯,他曾出色完成押解犯人、春运安保等重大任务,也得到过表彰,这些历练在他未来的人生里成为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焕新古村的困难与探索

2023年国庆黄金周,廖昱明和团队在西溪古村策划了一场大型音乐会——以中国传统调式“宫商角徵羽”命名五个舞台,如商舞台表演民族舞蹈,角舞台演出摇滚乐,整个村落连续4小时不间断演出。

在古村为各种风格的音乐爱好者提供表演舞台,是他对未竟的音乐梦的延续。“这里的商户多才多艺,有人喜欢跳舞,也有人喜欢唱山歌,还有的人对传统乐器很感兴趣,大家带上自己的朋友,时不时聚在一起演奏,很好玩,也很热闹。我想:要不就此组一个艺术团吧,可以公开表演给更多游客观看。”

这个设想早在五年前第一次走进西溪古村时就已经萌生。因为曾经有过策划音乐节、拍摄影视剧和微电影的经验,首次探访西溪古村时,廖昱明就被临水而居的空间特质深深吸引了,他敏锐地意识到,从空中俯瞰呈现葫芦形状的村落入口处有一口湖水,临近祠堂和民居,是一个非常适合举办水上实景剧、露天音乐节的场所,能够营造一种开放、悠闲的氛围。

后来通过政府招商,他带领团队中标。2018年7月,团队进驻西溪古村,廖昱明对古村的人文历史、大小建筑和人口情况做了长达半年时间的排查。

他了解到,西溪古村依自然山势缓坡而建,村口的湖水连通寒溪河,曾是向海外运输香料的集散水路之一。村内的规划和建筑十分有特色,巷道布局、祠堂规格、民居形制、建筑结构、民居门向、巷道铺设等均是统一的。里巷布局合理,安全设施齐全,是一个由围墙、里巷、尹氏祠堂、书屋、民居、古井、池塘、古榕等组成颇具特色的聚族而居村落。

但荒凉、破败,却是廖昱明对这条村子的另一重印象。“村里只剩十多户老人在住,年轻人都搬走了,只是偶尔回来上个香,所以很多房子都是空置的,每年台风刮倒一两个也不出奇,在排查时也在里面发现不少吸毒者留下的针头。”在古村管理中心,悬挂着几张他当时拍摄的现场照片:年久失修的民居只留下断壁残垣,碎石遍地,杂草横生。

图片

2018年西溪古村内年久失修的建筑。(受访者供图)

图片

早期古村内部荒地成片。(受访者供图)

眼前的凋零与古村的魅力交织在廖昱明心中,人力有限,工程复杂,他第一次预感到改造的困难,却也感到不得不去探索一条古村保护和开发的平衡之路。

为了重新升级古村的基础建设和恢复传统特色,廖昱明和团队在活化利用的过程中,决定采取遵循“分级保护、修旧如旧、建新和谐”的原则。西溪古村有213栋建筑,首先要区分危楼和正常的建筑,然后还要根据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普通民居等不同的建筑类型采取分级保护的措施。

“整体上我们以复古为主,能加固保存的古屋以加固保存为主,修复城墙,尽量保持古朴风貌。”针对古村的当时的状况,廖昱明及其团队选择进行保护性、抢救性的开发,按照旧有的工艺,使用原有的材料,比如明清古建筑群就要以红砂石做门、窗框和墙基,配以豆青色水磨青砖墙,在细节上保留古村的传统样貌。

古村入口处的公共活动和会议展览中心,曾是旧时的大饭堂,修缮前墙体倾斜几十度,被评估为危房,为了恢复它作为公共空间的功能,廖昱明和团队前后投入了上百万对其进行改造,保留原有外墙和结构,将内部的木结构改为钢结构,打通隔层做成中空视野,经过改造,这里现在已成为一个集展览、会议、会客等多功能的开放公共空间。

在保持西溪古村古色古香的风貌同时,团队还聘请了很多熟悉本地村民帮助进行房屋修复、雨污分流、给排水、消防管道改造等工作,改善古屋没有窗户采光不良等问题,对古村的基础设施进行修缮。从环境卫生清理、到消防、水电的完善,经过改造后,西溪古村的基础设施终于变得适宜居住和生活。

“我经常到现场去监工,有时候看到工人砌墙时不够精细美观,自己也要去学习一些施工的知识,上手推刮。这种体验让我感受到,历史建筑活化起来后,能投入财力和人力被持续地使用、维护,相比起单纯的空置而言,其实不失为更好的保护。”

图片

廖昱明和团队伙伴们在古村里整修荒地。(受访者供图)

目前,西溪古村200多栋古老建筑中的160多栋已经全面完成了活化,已建立琴棋书画、舞蹈歌唱、非遗文化等三四十个工作室,仅传统文化类就有莞香、玉雕、木雕、洞箫、古埙、陶艺、蓝印蜡染、漆画等多个工作室。与此同时,在传统民俗活动方面,运营团队也对古村原有的“舞凤凰”“抢炮头”等活动进行继承和发扬。

一到傍晚时分,西溪古村就会一改白天的平静变得热闹起来,到了节假日,更是游人如织。会所、民宿、购物、餐饮、娱乐、休闲、养生、研学、私塾、市集、工作室等多种复合业态吸引着大量游客前往。2021年春节期间,每天约有2万人来到西溪古村拍照打卡,人气旺,村里的店铺也跟着生意旺起来,不少店铺都成了“网红店”。2022年,西溪古村被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广东省夜间文化和消费集聚区”。西溪古村更是常年在抖音本地热榜排行第一,被誉为“东莞洪崖洞”。

“活化古村的目的是让更多人到这里、认识这里,所以我们希望做到以商养文、以文促商、旅游补充,最大限度体现古村的文化价值。”廖昱明希望能将西溪古村打造成一个古村落活化的文商旅地标,让人们愿意走进古村、让古村真正“活”起来。


一个重建生活社区的理想

年轻活力的注入,让西溪古村终于告别了荒凉。但商业开发条件的不足、与村民沟通协商受阻、疫情造成的客流锐减……大大小小的困难一个接一个地到来,廖昱明想方设法去应对,却也常常避免不了被类似“这件事能做成吗”的疑问萦绕心头。

曾经有过的许多不安、担忧和顾虑,他轻描淡写地一句带过,“最终都克服了”。他更看重此刻和未来,“古村越发展,其实越感到自己身上对村民、对商户、对游客都负有很多责任。责任在,就不能撒手不管。”

村里的一口井常年敞开,考虑到安全问题,他找人把井口盖了起来,一些需要用水的村民不知内情而对他一顿痛骂,他默默听着,主动讲和,最后找到安全使用水井的办法。进驻初期,不少村民对古村开发项目仍持观望态度,不愿意出租自家民居,廖昱明走家入户了解诉求,和村干部一起与村民积极沟通,分析古村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给出承诺,做好协商。

“运营古村的过程中我们提供了卫生、宣传、安保等等服务和支持,所以曾经和商户协调过收取管理费,但一些在村里开店的村民不理解,他们认为这是自己的家,没必要交管理费。为了协商这件事,运营团队和村民两拨人曾经在办公室谈判到凌晨三四点,才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图片

廖昱明(白衣)在古村内走访商户。(受访者供图)

古村市场管理尚不成熟的时候,一些村民在经营餐饮店时把污水直接倒入湖中,也出现过恶性竞争打价格战的现象,每一次出现争议都需要进行充分解释和沟通工作,廖昱明耐心地和村民、商户讲道理、摆事实,用真诚和行动赢得信任。

“招商的时候我们也实事求是,不画饼,不吹嘘,清楚地告诉商户古村目前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有哪些规划,可能会面临什么困难。一些体量大的餐饮店入驻,我也会出资一部分,共担风险。”作为一个古村改造项目的负责人,廖昱明不乏商人的精明,但他始终认为,真诚和诚信才是这份事业的关键。

2022年,受疫情影响,古村很长一段时间里客流量锐减,廖昱明团队的人数也减到了十个人。一家咖啡店的老板装修缺人手,他拉上团队的设计师一起帮忙清理碎石和杂草,整理荒地。一些店铺无法开业,收入甚微,他对租金一再宽限,与商户共克时艰。人气渐渐回归后,围炉煮茶流行起来,他帮商户张罗策划,动手砌水泥台,赠送茶具,帮忙联系广告公司拍摄宣传片。

“很多来古村创业的年轻人有才华,能吃苦,所以我想在这里为他们保留一个发挥所长的平台,能帮忙的尽量帮忙,和他们做朋友,而不只是收租与承租的关系。”

他说,一些商户来到古村创业后认识了自己的伴侣,有了孩子,安家在此,这种缘分很难得。今年新年期间,他组织古村里的商户齐聚一堂吃了一顿“庆生饭”,为十个满一周岁的宝宝送上礼物和祝福。他计划未来在古村里开拓一些免费的公益研学活动,为更多小朋友的成长提供传统文化的滋养。

“一位住在湖边的老阿姨,以前每次下大雨,屋子漏水,我会去帮她补瓦片,因为子女不在身边,很多事情没有人照顾。古村发展起来之后,她的孩子回来开店,现在一家人在一起生活了。”采访当天下午,老阿姨正在家门口和家人忙活着准备开摊卖小吃,见到廖昱明,她热情地迎上来拉家常,告诉记者“希望古村越来越旺”。

“我是梅州人,客家人,客家文化就是整个大家族住在围龙屋里,过着一种聚居生活。西溪古村对我来说也有这种感觉,我喜欢社区的氛围,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商业综合体。” 经过这五年,廖昱明感到肩上多了许多责任,他和古村的村民、商户之间有事业上的承诺,也有经济上的往来,最重要的是建立了邻居般的情谊。他要坚持下去,让来西溪古村的游客玩得开心,得到放松,让这里的村民和商户继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总 策 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佳 陈伟斌

项目统筹:苏芬南 陈成效 李琳

视    频:唐顾笑 李孟麟

文字统筹:邹琳 叶孜文

文字采写:王瑜玲

设    计:李嘉颀


编辑:许文茜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年轻新征途,追梦新时代Ⅱ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