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历史展暨系列研究成果发布活动在深圳市党群服务中心举行。这是近年来深圳市、大鹏新区全面保护挖掘深化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红色资源、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形式、打造本土红色教育品牌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深圳市委组织部指导,大鹏新区党工委、深圳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主办。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深圳市委副书记余新国,深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程步一,深圳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曾雪莲,大鹏新区党工委书记刘广阳,市委各工委、市有关部门、各区(深汕特别合作区)分管负责人和基层党员群众代表、媒体代表等60余人参加活动。
八十年前,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成立于深圳大鹏半岛,以广东省级领导机构的身份,带领全省组织工作和抗战、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在“敌伪顽”三方夹击下,率领党员群众艰苦奋斗、英勇斗争,顽强地开辟了华南敌后游击战场,建立了约1.5万平方公里的根据地和游击区,发展出拥有28000余人的抗日武装力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前,深圳市大鹏新区把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列为新区党工委书记2023年度“书记项目”,制定“八个一”(一规划、一展、一改造、一课、一书、一片、一文、一活动)工作规划,系统规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形成一系列党史研究和党员教育成果,有效促进深圳本土宝贵红色资源的创新转化,使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领导华南敌后抗战的历史为更多党员群众所熟知。
以史育人,发布重要学术成果,增强权威性
现场介绍了李忠杰撰写的《广东省临委的历史贡献和红色印记》,广东省委党校副教授魏法谱主笔的《论中国共产党广东省临时委员会的历史地位》,深圳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原二级巡视员、市方志馆原馆长黄玲撰写的《中国共产党广东省临时委员会在大鹏半岛的历史考证》等一批专题论文,新区牵头编撰的专著《广东省临委历史纪事》、新区会同广东省委党校联合研发的《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华南敌后抗战的指挥中心》“1+9”党课体系等研究成果,深入阐述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工作的重大意义。
大鹏半岛是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的主要活动区域,现有保存较为完整的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旧址9处,包括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机关旧址、电台、交通站、报社、青干班、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等。为了让广大党员群众亲身感受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政治、军事、根据地、统战等各项工作的历史场景,大鹏新区“一旧址一策”开展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旧址改造保护利用计划,配套开发9堂现场教学微党课,打造旧址上的党史课堂。本次活动上,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沙鱼涌交通站旧址——“万隆号”商铺,李惠群旧居,路东新一区抗日民主政府旧址——陈伙楼,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电台旧址——西贡村等四处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旧址示范点正式被列为新区党员教育基地,将于近期对外开放参观。
李忠杰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当年在深圳大鹏半岛地区的驻扎和活动,是广东和深圳党史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深圳特殊的历史底蕴和另一种亮点和荣光。它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创造的历史功绩,已成为深圳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特区精神”的文化源头。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历史研究和旧址保存这项工作,值得脚踏实地、长期坚持下去。深圳市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和大鹏新区党工委对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实际举措,使深圳的红色遗址得到了比较好的保护,也使得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的旧址得到了比较好的保护和利用。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研究成果的集中发布,为加强深圳本土红色教育的理论支撑、拓展专题党课的内容深度起到了很大的助力作用,对整个广东党史的研究也很有意义。
以情动人,创新主题党课形式,增强感染力
活动现场,大鹏新区以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历史素材为背景展演了原创党课《火种》。该场党课以宣讲和话剧形式,展现了深圳本地进步青年抗日救亡的真实故事,呈现了深圳光辉灿烂的革命英雄群像,再现了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领导华南敌后抗战的光辉历程。
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为组织群众抵御日本侵略者,大鹏半岛的一群热血青年受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的影响,发起成立海岸读书会、组建海岸流动话剧团,他们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办夜校、编演话剧,让抗日火种燃遍了惠宝地区和大亚湾、大鹏湾沿线。后来,海岸读书会和海岸流动话剧团的大部分成员,都选择了共产主义道路,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东江纵队和广东地方党组织的骨干力量。
大鹏新区会同南方科技大学艺术中心创作的党课《火种》,既是对本地红色传统的传承发扬,也是对新时代红色教育形式的创新探索。未来,新区也将推动该课程小型化、轻量化演绎,同时不断挖掘新的创作题材,持续推出更多更优秀的原创红色文艺作品。
参加活动的观众代表邹旖君表示,这次党课形式新颖,自己在听课的过程中,几次被演员饱满的情绪和坚定的革命信念打动,泪湿了眼眶。在场观看的东纵战士后代钟艺琳表示,希望这种讲深圳本地革命英雄、本地红色故事的好作品能越来越多,让更多年轻人、学生、孩子感受红色文化熏陶,陶冶爱国爱党情操。
以文化人,推出专题历史展陈,增强覆盖面
为了让更多党员群众能更方便、更系统地了解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的相关史实和历史地位,大鹏新区党工委和深圳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共同主办的“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历史专题展”,在市党群服务中心二期百姓书房三楼开幕,持续展出至2024年2月。
展览分为“广东省临委历史沿革”“广东省临委重要贡献”“广东省临委历史地位”“广东省临委红色旧址”四个部分,全面反映了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领导华南抗战的光辉历程与重大贡献。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展陈中,还专题介绍了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现存的9处旧址以及大鹏新区近年来研发的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主题音视频资源、曲目戏剧、书籍文章、诗歌故事、“1+9”系列党课、原创漫画、主题展陈等红色文化成果,为广大党员群众游大鹏、学党史送上贴心学习指南。
此外,在展陈现场,还设有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机关旧址虚拟数字展馆、电报发报机、土洋会议场景复原等互动装置,供参观者学习体验。
采写:南都记者 陈杏花
编辑:陈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