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金融数据解读:住户中长期贷款连续3个月实现同比多增

南方都市报APP • 湾财社
原创2023-12-14 18:04

12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统计数据和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0%,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增长1.3%,两者的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和0.6个百分点。前11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1.58万亿元,同比多增1.55万亿元;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76.39万亿元,同比增长9.4%,11月份增量为2.4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55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M1、M2增速回落,且两者剪刀差扩大至8.7个百分点,为年内最高;同时,前11个月人民币贷款增量已超过去年全年。多位专家分析表示,M2、社融等数据显示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持。

M1、M2增速双双回落,居民短贷、中长贷同比双双改善

央行数据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91.2万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2.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7.59万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个和3.3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11.0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当月净投放现金166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11月M1、M2同比增速双双回落。构成。其中,11月M1同比增速延续了2023年5月以来的回落趋势;M2增速则是从3月开始逐月下降,除10月持平外,其余月份都在下降。11月的M2增速也再次出现回落。

M1方面,中金固收分析团队指出,11月M1同比从上月的1.9%降至1.3%,企业活期存款增速持续低迷,M1较低部分直接反映了房地产销售低迷,不过更重要的是反映实体经济活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M2方面,国金宏观赵伟团队称,M2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至10%,分项中,居民存款同比多减超1.3万亿元、与高基数有关;企业存款与去年同期相当、较2019-2021年同期均值减少近6400亿元,而非银存款多增超9000亿元,或与存款“搬家”等有关;财政存款同比少减近400亿元、指向财政支出有待进一步加力。

11月,M2增速与M1增速“剪刀差”达到8.7%,为年内单月最高水平。对此,董希淼指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经济活力仍显不足。M1增速较低并非简单资金空转,但也表明经营主体活期存款需求下降,信心有待提振。下一步,应加快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宏观政策调整优化,必要时加大实施力度并出台新的对策措施,更有力地增强市场信心和预期,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和恢复。

在贷款和存款方面,1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36.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个和0.2个百分点。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09万亿元,同比少增1368亿元,略低于市场预期,但仍维持稳步增长状态。

对此,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在研报中表示,一方面去年11月亦召开了信贷工作座谈会,引导前期推出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使用落地,同时对房地产融资、普惠小微贷款量价支持政策等领域做出要求。这一情况下,去年11月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1万亿,在信贷小月仍保持稳定增长。而今年11月,临近年末银行分支机构信贷投放意愿较弱,叠加市场化需求仍待改善,相对有限的明年项目储备挪在11-12月使用动力不强。

另一方面,“盘活存量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政策导向下,月内信贷投放力度已属不弱。随着金融部门积极支持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下部分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会被逐步偿还、减少了被低效占用的存量信贷、直接融资占比上升,对贷款融资也会产生良性替代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11月住户贷款增加2925亿元,同比多增822亿元,结束了上月的同比少增。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705亿元;住户中长期贷款增加2331亿元,同比多增228亿元,连续3个月实现同比多增。

“这初步显示,前期房地产政策调整优化的效果开始显现,居民消费意愿有所回升。”董希淼称。

政府债券支撑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社融方面,央行数据显示, 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76.39万亿元,同比增长9.4%;1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4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556亿元;2023年前十一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3.6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79万亿元。

新增社融中,政府债券净融资1.15万亿元,占新增社融的47%,同比多增几乎全部由政府债券贡献。对此,中金公司研报称,这主要由于地方特殊再融资债发行进度较快。企业债券低基数下同比多增726亿元,主要由于去年同期利率波动发行放缓。近4个月政府债券同比多增约3万亿元,合计提升社融余额增速约0.9个百分点,是社融增速回升的最主要因素。过去12个月社融增量合计占到新增社融的27%,相比6月的19%大幅上升,预计明年上半年有望超过30%,创历史新高。在企业和居民部门信贷需求较弱的环境下,预计政府部门将成为加杠杆的最重要主体。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12日刚刚落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锚定方式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

对此,光大证券研究所张旭团队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并不是要求社融和M2增速恰好等于名义GDP增速+CPI增速的目标值(比如5%+3%=8%),而是指社融和M2的增长要更好地服务于GDP增速和CPI增速向其目标值靠拢。

张旭指出,目前我国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预计明年会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换句话说,2024年的货币政策较有可能是稳中有松的,其中“稳”即稳健,是主基调,“松”不是大水漫灌,是服务于“稳”的,是形成“稳”的手段。

采写:南都·湾财社见习记者 刘常源

编辑:刘常源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