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粤剧文化,弘扬岭南文化精粹!珠海高新区粤韵堂正式开馆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珠海
原创2023-12-14 18:48

南都讯 硬山顶,青砖墙,灰瓦面,素瓦当,博古脊。在珠海高新区山房路上,一栋古色古香的素雅小楼好似在喧嚣中遗世独立。这里是宪尧唐公祠,是纪念唐家唐氏第十五世祖唐宪尧的祠堂,从今日开始,它还将成为粤语粤剧文化传承基地——粤韵堂。

图片

12月14日,珠海高新区粤韵堂开馆暨粤语粤剧文化传承基地、粤文坊揭牌仪式在唐家古镇山房路举行。

据了解,粤韵堂位于珠海高新区唐家湾镇,唐家湾镇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文化资源丰富,仅唐家片区就有33处市级不可移动文物。唐家古镇建筑风格独特,传统岭南民居和西方古典建筑元素在此完美融合,坐落其中的唐家宪尧唐公祠更是别具一格。

图片

粤韵堂所在的唐家宪尧唐公祠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重修,是纪念唐家唐氏第十五世祖唐宪尧的祠堂。祠堂两进两廊夹一天井,硬山顶、青砖墙、灰瓦面、素瓦当、博古脊,木雕博古梁架、花草雕花梁架技艺精湛,石雕雀替、石狮驼峰、石雕柱础工艺精美,充分展现历史沉淀之美。2018年被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让传统古建筑焕发新生机,正是高新区活化传统建筑的其中一环。据了解,2023年,珠海高新区以打造活化利用古建筑、传承弘扬粤文化新示范为目标,启动宪尧唐公祠活化利用工作,高标准建设粤韵堂。如今粤韵堂正式开馆并作为珠海高新区粤语粤剧文化传承基地和粤文坊示范基地投入使用。

图片

“唐家湾是著名的粤剧之乡,在这里诞生了著名的粤剧剧作家唐涤生、唐雪卿。如今,我们将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宪尧唐公祠打造为粤语、粤剧文化的传承基地,让粤剧文化得以传承,百姓可以有地方场戏。”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汉明告诉记者,“希望未来大家可以多到这里一起传承技艺,真正让这里成为粤剧文化、岭南文化的胜地和交流地。”

图片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粤韵堂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展出粤剧服装、头饰、乐器以及粤语、粤剧传承发展历史等,供市民参观学习。作为珠海高新区粤语粤剧文化传承基地、广东省“粤文坊”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试点,粤韵堂还将开展丰富多彩的粤语粤剧主题文艺表演、文化沙龙、教育培训、文化项目孵化等特色文化活动,让游客、市民在百年古建筑里徜徉,感受古建与艺术的碰撞与融合,古韵新声,引领新风尚。

“我认为粤韵堂将会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让粤剧这个国粹可以在这里继续传承,开馆后也会吸引很多老百姓感受粤剧文化、喜爱粤剧文化、传承粤剧文化。”珠海高新区粤剧曲艺协会副会展唐言告诉记者。

一直以来,珠海高新区高度重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至2023年6月,共计投入逾1亿元,维修唐家三庙、望慈山房、唐家瑞芝祠、会同莫氏大宗祠等54处不可移动文物,建成唐家、会同、淇澳等9个村史馆,淇澳端午祈福巡游、中秋对歌会等10个非遗传承基地和巨川唐公祠·香山悦书斋、无用纺织传习馆等一批公共文化服务场馆。此次粤韵堂的开馆,也是珠海高新区以打造活化利用古建筑、传承弘扬粤文化的新示范,让唐家古建筑和粤语粤剧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切实举措。

未来,珠海高新区将高标准打造粤韵堂,让其成为传承弘扬粤文化的新地标和古建筑活化利用的新典型,让古建筑和粤语粤剧融合发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为珠海高新区文化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采写:南都记者 赵雨琪

编辑:赵雨琪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