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高质量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建设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中山
综合2023-12-15 10:46

12月14日,2023年中山市中医药大会暨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推进会召开。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出席会议并讲话,市长肖展欣主持会议。据悉,今年全国遴选出首批15个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点城市,中山成为广东唯一入选城市。

图片

2023年中山市中医药大会暨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推进会召开。(夏升权/摄)

中山入选全国首批15个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点城市

会上,中山市副市长刘云梅通报了中山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并就试点项目工作作具体部署。市领导为中山市“国字号”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粤字号”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广东省名中医、 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和“旗舰”科室授牌。市中医院、市人民医院、火炬开发区管委会、市康复医院代表作经验交流发言。

据悉,今年3月,财政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下发《关于组织申报中央财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的通知》,中央财政按每个示范试点项目最高2亿元的标准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通过竞争性评审方式在全国遴选15个示范试点城市。经过申报及竞争评审,中山成功入选,成为广东唯一入选城市。

据统计,近五年来,中山市中医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年均增长7%、11%。2022年全市中医人均诊疗人次达1.25,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中山市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建成以市中医院为龙头的四级体系,五年来床位、医师等核心资源年均增长超11%,截至2023年10月,全市有中医医疗机构216个、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2204人。

全市有三甲中医医院2家,累计建成中医类国家级重点专科4个,省级重点专科24个,市中医院国考位居全国同类医院第71名,陈星海中西医结合医院是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镇街医院和社区率先在全省实现“中医馆”100%覆盖。

此外,中山还力推大湾区中医药交流合作,拥有全国首家粤港合资的三甲中西医结合医院,是“港澳药械通”的首批试点。中山市中医药文化馆作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基地,已累计接待外国元首及海内外访客超30万人次,成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为全国全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会上,郭文海强调,要把握机遇、科学规划,围绕“传承、创新、发展”六个字发力,高质量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建设,为全国全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一是传承。传承是中医药创新的基础。要一手抓接续传承,凝聚中山历代中医药大家的智慧,挖掘保护民间“百技千方”,注重整理和弘扬岭南中医药珍宝,树立更多中山中医药非遗品牌,下更大力气推广用好凉茶、跌打、针灸等特色验方,打造本土的“王老吉”“陈李济”。要一手抓人才培育,培养、爱护、用好本土中医药人才,大力引进院士、国医大师、岐黄学者等领军人物和高水平团队,积极与国内一流中医药院校开展院地合作、校地合作,培优建强一批中医临床技术骨干,打造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要加大宣传普及推广力度,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形成越来越多人信中医药、学中医药、用中医药的社会氛围。

二是创新。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未来。要大力推动产学研协调,探索建立中医药服务国际合作中心,加快中药新药创制研究,支持企业、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等协同创新,以产业链、服务链布局创新链,将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中医药品牌。要大力推动服务模式创新,高品质升级治未病特色模式,高质量提升中医诊疗服务能力,高规格建设智慧中医药服务平台,深化中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的积极性,减轻老百姓看中医费用。

三是发展。发展是最好的传承。要聚焦引领带动,做强国家健康基地、华南现代中医药城等专业园区,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体系建设,扶持培育一批“单项冠军”“独角兽”中药制造企业,鼓励有条件的镇街开展中药材种植和深加工,加快中山市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强产业协作,抢抓深中通道即将通车历史机遇,积极探索深中医药产业合作,围绕中医药产业稳链补链强链,开展联合招商,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中医药与生物医药产业集聚、融合发展,携手港澳共建健康湾区。要拓宽应用场景,加快升级市中医药文化馆、华佗山中医文化公园、彩虹湿地公园等一批中医药文化基地,打造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积极探索中医药健康养生文旅融合新业态;要精心规划选址,谋划建设“中医一条街”,汇集针灸、火罐、艾灸、推拿等细分领域的优势诊疗资源,为老百姓提供“简便验廉”的高品质中医药服务。

南都记者侯玉晓 通讯员钟轩

编辑:侯玉晓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