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方认定:LK-99不是常温超导体,论文作者反应不一

南方都市报APP • AI前哨站
综合2023-12-16 14:25

12月13日,韩国超传导低温学会的验证委员会在线发布白皮书称,“在综合考量原论文数据和国内外再现实验研究结果后认定,完全没有证据可以证明LK-99是常温常压超导体。”

图片

韩联社13日(这周三)的报道

自韩国室温超导的论文7月22日发表以来,已过去了近四个月。从论文刚发时全球瞩目的吃瓜狂欢,到故事不断被曝“内讧”的韩国研究团队,从无数专业民间团队纷纷上手的复现热潮,再到一个月之后久无定论热度渐弱,简直就是一场跌宕起伏、又极富戏剧性的科学狂欢盛宴。

而现在,韩方终于有了一项看似来自官方的结论。因此新闻一出,“室温超导”这个已经逐渐开始无人问津的话题,又再一次跃上了头条。

···
韩八所高校复现失败,仍未拿到原始样品

发布白皮书的组织是韩国超导低温学会在今年8月2日刚刚成立的一个验证委员会,官网介绍称,该验证委员会是为了应对围绕室温超导体的持续争议而专门组建的。

在成立后1天,也就是8月3日时,验证委员会就向韩联社表示,目前证据不足以证明LK-99的超导性。不过,当时研究团队以论文还在审核为由,拒绝向验证委员会提供原始样品,因此,验证委员当时的结论是根据论文数据和视频得出的。

这次,验证委员会称已经要求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Quantum Energy Research Centre),也就是室温超导论文一作的李硕培成立的公司提供样品,但仍没有成功,因此无法通过交叉测量进行核查。

不过在白皮书里,验证委员会解释称,根据LK-99相关论文团队提出的方法,首尔大学等韩国8个研究都进行了再现实验,均未能在常温或低温环境下再现超导。而在国内外的无数复现实验研究里,也没有电阻0和迈斯纳效应(物体从一般状态相变至超导态的过程会出现对磁场的排斥现象)同时出现的案例。因此,“大多数结果表明,LK-99是一种电阻率值非常大的非导体。”

验证委员会还补充表示,该话题在引发社会关注和提高群众对科学的理解水平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但也因社会和媒体对主张科学发现及其科学验证方面的差距存在误解,而导致不必要的社会争议发酵,因此研究人员有责任对其科学发现进行初始证明。

···
两位论文作者发声:一人承认,一人称明年2月再发论文

但在12月15日(这周五),论文研究团队的一位作者站了出来,对验证委员会在白皮书中得出的“没有证据表明它是超导体 ”的结论,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

论文(7月22日当天7:51发布的第一篇)三作,来自韩国高丽大学的物理学教授权永万在15日于高丽大学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称“似乎其他作者做出了错误的解释,导致难以验证。

首先,对于LK-99在磁性物体上出现一面接触另一面抬起的现象,权永万解释称,LK-99并不是像低温超导体那样的“漂浮物”,相反,由于它的超导抗磁性值极小,又具有分子抗磁性,所以当它漂浮在磁性材料上时,只会有一部分接触面。

“这并不是说不存在迈斯纳效应,迈斯纳效应是超导体的特征之一,是由‘库珀对’(Cooper pair,指电子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状态)引起的,Lk-99确实形成了库珀对,但数量很少。”权永万补充说。

其次,关于核查委员会称原论文中LK-99的电阻率并非零,而是比室温下铜的电阻率(10的负6平方欧姆厘米)要大得多,权永万称这是金贤泰等人的论文(7月22日当天10:11发布的第二篇)里显示的结果,自己论文中的图表显示测量值为10的负9平方欧姆厘米,接近零电阻率。

对于其他实验室的复现产品未能重现一致特性的情况,权永万称,发表的论文并没有完整地描述合成过程,如果合成过程出错,最终得到的要么是非导体,要么是铁磁体。这也是他们在实验阶段所经历的。

他还补充说,在核查过程中,验证委员会主要与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进行了沟通,并没有向自己索要样品或询问。

最后,权永万表示:

到明年2月,在经过一个提高材料纯度的放大过程后,我们应该能够测量出与之前观测值相似的数值。到时候,我们也将发表论文,进一步分析LK-99的迈斯纳效应,如果届时能获得高纯度样品,最好能与包括学术界在内的国内外研究人员合作,共同推进超导研究。

图片

15日高丽大学的新闻发布会现场

与此同时,第二篇论文的三作,来自美国威廉玛丽学院的物理学教授金贤泰通过电子邮件回应了韩联社,他说:“我认为超导与低温学会(验证委员会)的结论是正确的……专利和档案论文中定义的LK-99不具有超导性”。

事实上,在当时论文发布后的第4天(7月26日),金贤泰就在外媒新科学家的采访时表示,第一篇论文在还有“许多缺陷”的前提下,未经他的许可就被上传到了arXiv。公开视频虽然可以证明出现了迈斯纳效应,但只有一个平面呈悬浮状,因此他认为,实际上只有一部分成为超导体。而对于第一篇论文中“开启人类历史新纪元”的表述,他也毫不知情。

在此之后,金贤泰向国际期刊《美国物理学会材料》(APL Materials)提交了一篇论文,内容里改变了材料的分子式,加入了硫(S)。也因此,金贤泰现在承认验证委员会的结论被部分韩媒解释为“金贤泰认为原始分子式的LK-99不是超导体,但添加了硫的新分子式在室温和常压下具有超导性。”

对此,验证委员会的一位成员也给出回应,称已有国外研究人员指出(即中科院物理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8月8日的论文),LK-99 中被认为具有超导性的部分实际上是由于硫化铜(Cu2S)杂质的相变造成的。

而截至目前,研究团队中的两位最主要的核心人员,由两人姓名首字母来命名“LK-99”的李硕培和金智勋,仍没有回应。


采写:南都记者 杨博雯

编辑:李玲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韩国室温超导系列报道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