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周末气温大跳水,老人、孩子谨防“寒潮病”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3-12-17 09:47

本周末,广州经历气温骤降,医生提醒有基础疾病的朋友以及老人、小孩要特别警惕“寒潮病”,因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心梗风险增加,孩子的免疫系统不成熟,更易受气温影响而生病。

图片

图源自“广州天气”官方微博。

老人:保护心血管,注意这5点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黄兆琦介绍,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骤降的温度是心脑血管的“隐形杀手”。因为,天气严寒、室内外温差大,人体血管容易收缩痉挛,导致心血管供血不足,进一步诱发心肌梗死等意外疾病。其次,低温下空气通常较干燥,水分流失引发血液黏稠度增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对于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来说,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病等更加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对此,医生提醒,如果低温来临,数日有乏力、头晕、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频繁、剧烈、持久的情况,要警惕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寒潮之下,老年朋友如何保护心血管健康呢?

1、防寒保暖。及时增添衣服,预防身体温差过大。尤其需注意头部的保暖,头部吹了冷风后血管收缩,更容易出现血压高、头痛的症状,出门时最好戴上帽子防风。

2、饮食清淡。天气寒冷,我们会不自主地过多摄入高热量的食物,胆固醇增高会进一步加重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会进一步增高。少食油腻食物,均衡饮食,可以多吃高蛋白质的食物、补充足够的营养,为身体提供充足能量。

3、适度锻炼。进行户外运动最好在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左右进行,注意热身,循序渐进,不选择过于激烈的运动,避免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可在室内做一些力量练习或进行一些柔韧性和平衡性的练习。当然,运动前最好咨询专业心血管内科医生,根据自身状况选择是否做运动、适合哪种运动方式。

4、保持心态平和,注意休息。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多晒太阳,尽量保持心情愉悦

5、定期体检,按时服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应该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并预防疾病的发生。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药物,不要随意更改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若发生不适,立即就医。

图片

图源自“广州天气”官方微博。

儿童:警惕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黄埔院区儿科副主任医师谢丽春提醒,寒冷的天气为许多导致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的病毒创造了条件。

一方面,冷空气可导致鼻咽部的局部黏膜变得干燥,局部血管收缩,气道功能受损,继而气道反应性增高,增加炎症细胞的数量,诱发气管痉挛,给各种病毒、细菌可乘之机。婴幼儿的鼻腔比成人短,黏膜柔嫩,易堵塞而致呼吸困难,同时由于气管、支气管比成人狭窄,缺乏弹力组织,容易导致气体滞留影响气体交换。因此,天气变冷时,咳嗽、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有慢性气管炎、鼻炎及哮喘的患儿往往病情容易复发或加重。

另一方面,低温的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血液循环,因此有些孩子受风寒就容易肚子痛,拉肚子。

此外,低温可以刺激皮肤,引起皮炎和湿疹等。极端气温下,儿童更容易遭受冻伤。

那么,家长可以怎样帮孩子进行健康防护?

1、寒冷天气建议早晚减少出门,出门时可以戴口罩,注意添衣保暖,但并非穿得越多越好,如果手心发热,后背有汗,说明孩子衣服穿得多了,需要及时减衣;衣服不能穿得太紧,要宽松、有适当的厚度,以便于孩子活动。

由室内到户外、从户外到室内或随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来避免孩子受凉。重视手、头颈部、胸背和足部的保暖,外出有必要时可佩戴帽子,围条围巾或者穿高领衫等,保护好脖子。

2、当空气干燥时,可以通过每天用盐水喷雾剂或鼻用凝胶湿润孩子的鼻子来预防流鼻血。

3、防止腹部受凉,加强营养,在饮食上也要注意暖胃养胃,多喝些热水,少吃冷食,按时吃饭,多补充水分。

4、尽可能避免反复冷热环境的刺激,外出时尽量选择在一天中较温暖的时段,避开早晚气温较低时段;不宜长时间外出,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疲劳。

5、应避免接触可能传播感染的环境,外出去公共场所时应特别注意一般卫生和清洁。教导孩子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袖子或肘部遮挡,而不是用手遮挡,尽量避免用手接触眼睛和鼻子,成年人应该以身作则做好卫生防护。

6、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儿童,除了按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在寒冷季节,特别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避免空气污染。根据疾病的性质,采取额外的预防措施。例如,对于哮喘患者,确保携带并按时使用喷雾器。

采写:南都记者李文 通讯员白恬

编辑:李文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