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南方都市报联合广东中行推出《传承的力量》系列专题
l 探寻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背后的金融力量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清代十三行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广东始终作为“开创者”“先行者”,这得益于粤商精神和岭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当前,广东正全力落实国家战略,强化制造业的长板,也在补齐扶持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等短板,打造更加开放、均衡发展、创新发展的高质量发展的样本。
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活力,助力高质量发展,是时势所需。近期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在金融系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
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下称“广东中行”)积极履行国有大行担当责任,永葆务实本色和拼搏精神,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秉承开放包容的理念,发挥跨境金融传统优势,强化守正创新,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不断拓宽服务边界。
即日起,南方都市报将联合广东中行推出《传承的力量》系列专题,聚焦“传统文化如何创新传承”,结合广东地域特色文化,探寻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背后的金融力量,通过创意传播的方式,讲述金融与文化“同频共振”的故事。
从“十三行”到广交会 开放包容的广府文化
岭南文化有三大板块构成: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从历史遗址、建筑、民俗、园林、商业、宗教到各种艺术,都贯穿着一种开放的精神,特别是革新、重商、务实和平民精神。
历经两千多年的传承与创新,广府文化形成了开放包容性、文化多元性和创新性的精神气质,涵盖了醒狮、粤剧、粤曲以及特色美食粤菜等多种民俗文化与饮食文化。
作为中西方文明在长达八十五年内的唯一交流中心,十三行承担“广聚天下客,广卖天下货”的历史使命,与二百年后的广交会“广交世界、互利天下”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自广交会于1957年首次亮相以来,中国银行一直与广交会携手共进,持续不间断服务67载。今年以来,广东中行国际贸易结算和跨境人民币结算市场份额占比超1/3。作为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广东中行发挥外汇外贸专业银行服务特色,全力支持南沙及横琴建设、支持“一带一路”发展等,始终助力广东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当好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金融主力军。
本着守正创新精神,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银行率先突破传统模式,向中国境内首家五星级酒店白天鹅宾馆发放3600余万美元贷款。白天鹅宾馆建设和经营的成功带动了大批外资通过广州这个“南大门”投向内地。
让传统文化能够在传承中创新,广东积极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全力打造广东战略品牌。针对“三项工程”,广东中行发扬工匠精神,推出“粤菜师傅贷”“南粤家政贷”和“广东技工贷”专属融资服务方案,为民生工程的高技能人才及相关服务机构解决资金难题。截至10月末,累计为超2.5万名技能人才及相关企业提供授信306亿元,为民生工程的高技能人才及相关服务机构解决资金难题。其中,为超5500户“粤菜师傅”相关企业及人才发放贷款近70亿元。
改革创新、适时而变。针对科技企业创新投入大、周期长、信贷融资需求大却贷款难的困境,广东中行持续推进科技金融发展,以高水平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持续服务科技创新,不断强化为科技企业注入“活水”。截至10月末,广东中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超2000亿元,较年初新增超500亿元,增速超30%。
从“制造”到“智造” 拼搏团结的潮汕精神
从永庆坊到牌坊街,从广绣到潮绣,从粤剧到潮剧,从广州木雕与潮州木雕,与广府文化相比,潮汕文化看似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二者的精神内核大相径庭。
广府文化与繁华的商业文明融合,潮汕文化则起源于漂泊的海洋文明。早期的潮商面对海外生存的恶劣环境,凭借一身胆气艰苦创业,依靠刻苦耐劳,团结拼搏的精神,成为海内外知名的潮汕商帮,留下了红头船文化。
红头船是清朝时期汕头从事远洋贸易的商船,大多数从澄海樟林起航,走向世界。一批又一批粤东的先民乘坐红头船漂洋过海,经商谋生,推动了潮汕地区与东南亚的经济文化交流。红头船,既是苦涩的回味,又是对美好的向往;既是万千赤子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象征,又是海内外潮人团结的纽带。
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传统制造业也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和升级压力。作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大省,广东扛起了“中国智造”转型标杆的重任,尤其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促进产业由集聚化发展向集群化发展跃升。潮汕也以“特色产业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从制造大市迈向智造强市,潮州擦亮“中国瓷都”金名片,汕头服装全产业链改造升级,释放澎湃新动能。
作为扎根广东百余年的金融机构,广东中行弘扬拼搏精神,聚焦制造业、科技创新、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助力挺起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的“硬脊梁”;多措并举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鼎力支持乡村振兴,以金融活水助力广东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重大项目是扩内需稳增长的“引擎器”“压舱石”,广东中行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分别作为广州至汕尾铁路和汕头至汕尾铁路银团项目联合牵头行,秉承团结协作精神,组织同业筹组银团投向广汕汕铁路(广州经汕尾至汕头铁路)等关系国民经济的重大项目、重点领域、重点区域。截至目前,银团累计为项目投放267亿元,其中广东中行累计投放36亿元,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从扶持小微到养老服务 勤劳坚韧的客家内涵
相比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的形成时间较晚。
客家先民来自中原,为逃避战乱迁徙过来。在长期的颠沛流离中,客家人形成了勤劳克俭、崇文尚教、开拓进取、隐忍坚韧、宽广大气的丰厚客家精神底蕴。
客家土楼是客家标志性的民居建筑,集中华文化之精髓,集儒释道之气韵,融天圆地方之传统。客家地区遍布的家风家训,大多是耕读传家、勤俭立业、修身齐家等方面的内容,客家历史上的名人也带有与生俱来的家国情怀,每到历史重要关头,总能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客家地区崇山峻岭、林深竹茂、田野广阔、植被湛蓝,“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在客家地区贯彻始终。这种精神,在当下建设绿美广东的过程中弥足珍贵。
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正锚定绿色低碳目标,积极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和生产制造全过程绿色化;同时,也在补齐高质量发展的短板,扶持小微企业、搭建养老服务体系,也是提高民生福祉的必经之路。
作为经济金融大省、制造业大省、绿色金改试验区所在省份,广东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广东中行践行秉承以高质量发展为本的大行担当精神,持续加大对绿色产业的精准支持,深耕养老金融、赋能养老产业;同时,本着人本精神,为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精准滴灌式支持,提供有温度的普惠金融服务。截至10月末,广东中行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民营企业各领域信贷增幅均超30%。
一直以来,广东中行充分发扬“百年老店”为社会谋福利、为国家求富强的优良传统,发挥全球服务特色优势,紧扣时代脉搏、紧贴地方建设,秉承金融为民服务初心,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刘常源 研究员王涛
编辑:叶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