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容闳学校“成长树” ,为何开出了“文明花”?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珠海
原创2023-12-19 12:38

“你的‘成长树’今天长出了几片绿叶?”“你的‘成长树’离结出金苹果还有多久?”……类似的对话,取代“你好吗?”成为近几年容闳学校容闳小学学生之间最时髦的问候语。

这所创建于2003年、以中国留学之父容闳命名的广东省一级学校,拥有容闳小学和容闳书院两个校区,近年来一棵奇妙的“成长树”悄然在容闳小学茁壮生长,并“积树成林”,不仅孕育出崇尚科学、文明有爱、锐意创新的优良学风,也擦亮了“容雅通达、闳德明志”的校园文明底色,近年来该校先后荣获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和第四届珠海市文明校园。

这究竟是一棵怎样的“成长树”?学校成功创建文明校园背后又有何秘诀?南都记者日前走进校园一探究竟。      

风靡校园的“成长树”

“刚入学第一次接触到‘成长树’很新奇,每天回家都会缠着妈妈问,今天有没有看到我的成长树又多长出了一片绿叶。”当被问及什么是“成长树”,容闳小学609班学生钟承铮回答,这棵树就是陪伴、记录他在校园内每一次成长、每一点进步的见证。

回忆两年前从“成长树”上收获第一颗金苹果时的情景,他至今历历在目。“当时很激动,忍不住跟身边的同学分享了好消息,同学们也都很兴奋,非得跟我一起去找老师,大家都想看看金苹果长什么样子。”钟承铮表示,如今他的“成长树”已经长出2颗金苹果,距离第3颗也已经不远了。

这棵深受学生青睐、风靡校园的“成长树”,是容闳小学2018年根据学生成长规律,研发首创的一个线上学生成长记录评价平台:每个学生入学后都会自动获得一株虚拟“小树”,由各科老师根据学生的学科素养、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活动参与、行为习惯、心灵成长、积极情感表现等维度来量化评价、动态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并用一棵树生长、开花、结果的形式来展现,更加直观生动,更易为学生理解接受。

800x490_658108dbe27e9.jpg


“‘我的成长树’记录内容很多元,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健康品格,还关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该校副校长阳朝阳说,学生但凡在学校通过努力有了进步就能得到老师及时肯定并以绿叶记录下来,促使小树生长,直至开花、结果,凸显对学生的正向激励。如果学生出现了偏差行为,成长树就会长出黄叶,提醒学生尽快纠正,而当学生出现强偏激行为,成长树还会出现“毛毛虫”,此时老师将和家长联合“会诊”,共同帮助孩子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学生能通过优化表现、改正错误等方式申请取消黄叶和“毛毛虫”。总而言之,无论是绿叶、黄叶,还是“毛毛虫”,最终都是为了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让孩子通过“成长树”感受来自成长伙伴的关注、欣赏、陪伴和爱,知道自己该往什么方向努力。

据介绍,容闳书院则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创造性地建立了“成长银行管理机制”,为每个学生开通专属的“成长银行”账户,按照奖惩方法积分,以此为抓手,通过民主管理、自我教育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搭建德育平台。

“科技种子”播撒学生心田

11月底,珠海依旧天高云淡,在绿树成荫的容闳小学校园内,科技发明创造、自制机器人、激光雕刻作品、3D打印作品等近百个学生作品依次排开,浓厚的科技氛围扑面而来,其中6个外形似坦克的机器人更是引来不少学生和家长驻足围观,在学生通过编程赋予“智慧”后,这些机器人不仅能执行移动、躲避障碍等任务,还可自主装弹、展开对战。

800x532_658108dc2dac7.jpg


这是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珠海容闳学校分会场的一幕。作为机器人的创作者之一,容闳小学603班学生倪瓒表示,他读三年级时,偶然间被学校创客校队制作的一个基于远程控制的智能喂猫装置所吸引,进而对科创萌发了兴趣,随后报名加入该团队,跟随老师学习建模和编程。去年他更是和队友一起着手制作这些机器人,从硬件改装到程序编写,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家亲力亲为、协作配合,“看到参观者对我们的作品很好奇,特别有成就感。”

创客校队,是该校近年来建立的一个科创小组,通过传授编程和建模知识,带领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比赛,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实践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比已经是资深成员的倪瓒,钟承铮是去年才加入创客校队的“新人”。“希望能多学习一些新科技,未来能够在生活中应用。”谈及加入创客校队的初衷,钟承铮表示,刚开始接触编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学习,期间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除了向老师请教,他还经常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来自学。

如今,容闳学校创客校队共有30余名学生,含运动航模及机器人竞赛两组。除了每周固定的集体训练,学校将更多时间交给孩子们在感兴趣的领域中自我探索。

这只是该校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一个缩影。容闳小学科学学科组长李超介绍,为了给更多学生播撒“科技的种子”,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如今还成立了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并开设多种科技类兴趣课程,截至今年4月,经过两年的努力,该校师生已获得国家级科技竞赛奖项37个,省级奖项59个,市级奖项91个。

“最美的风景,最暖的守护”

“宝贝早上好,欢迎来到学校”,“叔叔(阿姨),早上好”……早上7点20分,伴随上学时间临近,容闳学校陆续迎来送孩子上学的车辆,12名身穿黄马甲的家长义工早已就位,一边引导交通,一边负责拉开车门,接学生下车并安全护送至校园,现场秩序井然。学生们新一天的校园生活就在这样温暖的互动中开始了。

800x600_658108e0de5bf.jpg


这是由容闳小学家委会牵头组建的家长义工队开展的“拉车门活动”,有家长将之形象地比喻为:“学校一道最美的风景,最暖的守护”。

“活动以家长自愿报名的形式参与,风雨无阻,平均每个学期参与家长约1500人次,开展至今几乎每一位家长都参与其中。” 容闳小学家委会主席王艳女士介绍,该校坐落在居民密度极高的华发新城,小区门口道路相对狭窄,一到早上,送孩子上学的车辆与上班车流、人流叠加,导致车满为患。开展该活动后,家长只需将车停靠在指定区域,开车门、接送娃都有义工完成,实现了有序停车、即停即走。

在王艳看来,看似简单的“拉车门”活动不仅解决了上学早高峰交通堵塞的问题,守护了孩子进校园最后“一米”的安全,也让孩子从家长义工的言传身教中学会了爱与奉献。如今一些高年级的学生下车后,也会牵着低年级学生进校园,遇到恶劣天气,不少学生还会主动通过老师将自己的雨伞接力传递给有需要的人。

除了“家长义工队”,该校还通过建立红色故事长廊,创设校报刊登向上向善的故事,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等多种方式,引导师生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守法的意识,进一步夯实文明校园建设。

在珠海文明交通倡导、垃圾分类宣传、植树造林、道路垃圾清扫、共享单车秩序维护等公益活动中,同样活跃着该校党员教师志愿者的身影。

就在今年3月,该校28名党员教师参加了隧道复绿造林植树活动,一上午植树35棵。学校小学党支部副书记代鸿怡说,今年5月31日,珠海菱角咀隧道东线正式投入使用,当透过电视看到新闻,隧道口山坡葱茏的绿意映入眼帘,参与植树的党员教师志愿者都由衷地感到自豪,“年初这里还是一片光秃秃的黄土,如今的绿意盎然也有我们的一份努力。” 

800x600_658108dd49705.jpg

据介绍,该校党员教师志愿者组织自2020年12月成立以来,平均每年开展志愿活动218人次。除了家长义工队以及党员教师的身体力行,学校还将文明融入点滴,汇入日常,用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文明素质,让文明之花开遍校园。

采写:南都记者杨亮

编辑:杨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南都观察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