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王东:企业提升ESG绩效是全球趋势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鉴定
原创2023-12-20 09:34
图片

“在实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征程的时间中点,由于多种不利因素叠加,世界尚未走上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正确轨道。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在一些领域取得了进展,但在相当一部分领域进展要么非常缓慢,要么甚至出现倒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地化项目主任王东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

今年是全球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第8年,2015年该议程在联合国大会第七十届会议上通过,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启动。其制定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实现性别平等,增强所有妇女和女童的权能等。王东认为,可以通过利用科学知识,加强可持续发展目标治理,充分释放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图片


世界面临多重因素叠加挑战

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还很远

王东表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通过后的前几年,通过各界努力,世界产生了一些有利趋势,比如极端贫困和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在防治艾滋病毒和肝炎等疾病方面取得了进展、一些性别平等目标取得了积极成果、最贫穷国家电力供应增加、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组合中的比重也增加、在全球范围内2019年的失业率恢复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海洋保护区覆盖的国家管辖水域比例在五年内增加了一倍以上等等。

不过,2019年之后,世界面临多重因素叠加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但不限于:新冠病毒的大流行,局部地区地缘安全局势变化-冲突加剧(俄乌战争、巴以战争等等)、不断加剧的通货膨胀和生活成本危机,王东表示,这些挑战导致过去4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简称SDG)的进程受到严重干扰,也凸显了SDG前4年所取得进展的脆弱性,“到2023年,2030议程实施的时间已经过半,但议程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无法持续的风险”。

王东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联合国对已有趋势数据的大约140个具体目标的评估表明,大约一半的具体目标略微或严重偏离轨道;超过30%的具体目标要么没有变化,要么倒退到2015年基线以下。“虽然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缺乏进展是普遍现象,但世界上最贫穷和最脆弱的群体正在经历这些前所未有的全球挑战的最严重影响。”

王东认为,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中点,世界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还很远,但是,到2030年及以后积极改善未来行动和进展的前景是可能的,可以通过利用科学知识,加强可持续发展目标治理,充分释放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必须系统地考虑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联系、国际溢出效应和依赖关系”。

图片

 

企业提升ESG绩效是全球趋势

ESG也强调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围绕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提出要求,但实际上,促成这些目标变成现实不仅仅是政府的工作,企业也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王东表示,联合国在2004年发布的《环境项目金融倡议报告》中,首次使用了ESG一词,不同于以往只关注财务与业绩的评价,ESG更注重商业运营带来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外部性影响,并将这些外部性影响纳入企业的财务考量和社会价值评价,“企业提升ESG绩效,实施面向绿色、低碳乃至零碳的转型,是势在必行的全球趋势”。

王东认为,从企业外部因素看,国内外的资本市场上,行业监管正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地要求企业披露其ESG绩效,比如2022年国资委成立了社会责任局,同年底又成立了央企ESG联盟,明确了推动央企践行社会责任、加强ESG信息披露的行动方针,今年7月,国资委又进一步发布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报告编制要求》,建立了完整且系统的央企ESG信息披露标准和指标体系,“对于民企虽然没有硬性要求,但是很多民企也主动对接国内外评级标准进行披露报告”。

此外,今年10月,欧盟碳关税正式试运行,王东认为,这是典型的外部因素倒逼中国企业关注ESG的案例。“虽然碳关税仅关注ESG中一个维度的问题,但是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和出口大国,碳关税将直接影响到中国对欧出口企业及其他国家对欧出口企业的竞争格局,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贸易格局。”王东表示,虽然还有十多年时间欧盟才会全部取消免费配额,但是已经对中国出口产业加强绿色供应链建设、实施碳核算造成了未来的实质约束。

而从企业内部看,企业提升ESG也有其积极意义。王东认为,ESG不仅强调E(environment,环境)和S(social,社会),同样也强调G(governance,公司治理),即企业自身追求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因为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商业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单纯追求规模和速度,仅强调财务和经济价值,而是要力争使其业务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方向相一致,这样企业的业务才能符合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要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得长远。“同时,由于资本、人才这些重要商业资源也越来越青睐ESG表现,加强ESG也有助于企业更高效、更低成本的对接金融资源,吸收优秀的人才。”

 

头部民营企业也在积极主动披露ESG信息

要开发出适应国际和本土的ESG评价体系

“国内企业在ESG的实践情况正在逐步提高,除了央企和国企在ESG披露的表率作用以外,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也开始关注ESG领域,积极主动披露ESG信息。一些头部民营企业发布的ESG报告质量很高,得到了国际的认可。”王东表示,今年联系国开发计划署(简称UNDP)发布了一本在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调研分析报告,报告显示,有61%的被调研企业已将低碳转型纳入到董事会讨论议题,有55%的被调研企业表示已经开展减排措施,有30%的被调研企业已经设定了降低碳排放的具体目标。同时,有55%的被调研企业已经开展了与气候相关的风险识别和评估工作,多数企业将市场和技术风险作为首要关注点。这些都是中国企业在ESG和双碳领域的进展亮点。

同时,企业在推进ESG工作中也面临着挑战和疑惑,在实施层面的挑战主要是如何更好、更精确进行ESG数据的收集、报告和披露,以及如何评估ESG实践的影响和效果。王东解释称,目前,国际上有许多ESG评级机构,评级方法工具繁多,然而,这些国际评价法中的评价指标、权重分配难以适合中国特殊的国情、企情。“因此,我们要开发出既能与国际接轨,又能适应本土环境的ESG评价体系,并最终形成一个能够更好地致力于中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ESG新生态。”

 

社会组织在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企业和社会组织可以协同发展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王东此前肯定社会组织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社会组织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没有非常强地被商业价值量化出来,这也是社会组织未来需要强化的一项内容。他也表示,在国际合作中,在中国来讲,社会组织的国际合作放在中国国际发展合作和国际产能合作之下是最优的选项。

王东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社会组织在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最为显著的作用有,一是表达需求,帮助社区、特定群体尤其是弱势人群发出真实声音;二是团结多方力量形成创新合作,作为政府、企业之外的重要社会组成部分,社会组织作为现有机制的重要补充,从民间的角度,斡旋协调各方诉求,协助形成创新的合作关系和解决方案,推动可持续发展行动的开展。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社会组织的角色和作用仍然没有被充分体现。”王东称,在推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其他参与方(如政府、智库、国际组织、金融机构、企业等)都有明确的各自角色,但社会组织所能扮演的角色比较广泛,但也缺乏明确界定的职能和任务,“在实施SDG的过程中,需要更为机制化的安排将社会组织纳入其中”。

王东表示,企业和社会组织两者可以共同努力,以实现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比如建设伙伴关系、开发共同项目、共享知识和培训、引导和倡导舆论、相互监督和提高透明度、建立完善的问责制度等等,“通过这些合作方式,企业和社会组织能够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这种协同关系对于构建更有活力和包容的社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冯家钜

图片

编辑:冯家钜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深融合新联结高智量!2023年南都智库产品发布周
2023责任中国ESG专题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