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连续四个月“按兵不动”,或在明年下调?专家这样认为

南方都市报APP • 湾财社
原创2023-12-20 17:42

1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4.2%,均与上月持平。

图片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业内专家表示,本月LPR保持不变主要与MLF(中期借贷便利)政策利率维持不变、市场利率延续高位运行、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等因素有关。维持LPR不变,有助于银行保持息差基本稳定,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稳健发展能力。

关于2024年LPR走势,专家表示,货币政策应在保持稳健基调的基础上加大实施力度,央行大概率仍将引导LPR适度下行,推动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激活生产消费信贷需求。

12月MLF延续“量增价平”,市场资金面整体依然偏紧

LPR报价由MLF利率加点形成,MLF利率作为LPR报价的锚定利率,其变动会对LPR产生直接有效的影响。

12月15日,央行开展500亿元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145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1.80%和2.50%,两者均与上月持平。同时,当日有6500亿元MLF到期,因此本次操作向市场净投放中长期流动性8000亿元,为年内单月最高。正如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的,12月MLF延续“量增价平”续作,也使得本月LPR报价调降的概率大幅降低。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近期来,特别国债等政府债券发行加速,对市场流动性带来一定影响。央行通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提供较多流动性,有助于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保障岁末年初之际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研究王青团队则指出市场资金面整体依然偏紧。近期市场利率上行明显等因素影响,报价行也缺乏下调LPR报价加点的动力。在近期政府债券大规模发行背景下,尽管央行在11月和12月连续大额加量续作MLF,但市场资金面整体依然偏紧,近期银行在货币市场上的批发融资成本上升明显,会削弱报价行主动下调LPR报价加点的动力。

根据同花顺数据,11月份,1年期商业银行(AAA级)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月均值升至2.59%,已连续两个月高于2.5%的MLF操作利率;进入12月份,截至12月19日的月内收益率均值进一步升至2.64%。截至12月19日,12月份以来DR007(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7天期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均值为1.82%,也处于短期政策利率上方。

同时,专家也指出,10月存量首套房贷利率下调全面落地,平均降幅达0.72个百分点,这不可避免地会对银行利息收入带来一定影响。同时,12月14日,北京、上海同时放松了房地产限购政策,并对按揭贷款利率下限做出下调,银行资产端定价下行压力不减。

王青团队判断,在9月银行净息差降至1.73%、创有历史记录以来新低后,四季度还会有一定幅度下行。这意味着当前银行对资产收益水平会更加重视,缺乏主动下调LPR报价的动力。

专家预计明年央行将引导LPR适度下行

近期,一系列重要会议陆续召开,对未来货币政策及利率政策的发力点指明了方向。11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大政策实施和工作推进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融资成本持续下降”;央行2023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增强LPR对实际贷款利率的指导性,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此外,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对此,温彬认为,2024年央行大概率仍将引导LPR适度下行,进而推动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激活生产消费信贷需求。不过,他也同时指出,未来LPR下行空间有所收窄,负债端成本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管控。

董希淼则强调2024年的货币政策应在保持稳健基调的基础上加大实施力度,为经济恢复回升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持,更具前瞻性、有效性、精准性。

王青团队认为,贷款利率小幅下行对当前企业和居民融资需求影响有限,更迫切的是推动房地产行业尽快实现软着陆,以及大力改善民营企业经营环境,并以此提振消费和投资信心,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问题,畅通宏观经济大循环。

采写:南都·湾财社见习记者 刘常源

编辑:刘常源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