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0℃线将抵达华南!说好的“暖冬”呢?

南方都市报APP • 新闻快线
转载2023-12-21 16:03

今天,你觉得更冷了吗?

据中国天气网,截至20日16时,9个北方省会级大城市最高气温创立冬来新低,分别是哈尔滨(最高气温-21℃)、长春、沈阳、呼和浩特、北京、天津、石家庄、银川、济南。

明后两天,南方大部气温将陆续降至近期低点,多地将刷新今冬以来的新低。最低气温0℃线将抵达贵州南部至华南北部一带,这也意味着全国约九成国土将被“冰冻”。

受全球气候变暖和厄尔尼诺事件共同影响,世界气象组织预测,2023年将是“历史最暖年”,国家气候中心也在11月份预测,今冬中国有较大概率偏暖。但最近,中国多地气温持续偏低,不少地方日最低气温跌破了12月历史极值。

w640&pubTime=1703076783000

最近为什么这么冷?说好的“暖冬”呢?

20日,国家气候中心对冬季以来气候特点进行分析解读,并对后冬趋势进行预测。

冬季以来气温“过山车”式起伏

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今年12月上旬偏暖显著,月中降温幅度大。12月以来(截至18日)北方大部地区降水显著偏多。这期间,全国平均气温-1.3℃,较常年同期偏高0.9℃,全国大部地区气温以偏高为主。

国家气候中心表示,冬季以来,全国经历了前期持续偏暖、后期急剧降温的“过山车”式气温起伏。12月1-13日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为历史同期最高,云南、宁夏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高。但从14日开始,受大范围寒潮天气影响,全国大部地区气温骤降,部分国家气象站日最大降温幅度突破历史极值。

12月14日至17日,中国出现大范围寒潮过程,此次过程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相态复杂、累计降水量大、落区与前期过程重叠度高等特点。

气象部门统计,有95个国家站点过程最大降温达到或超过20℃,山西大同过程最大降温幅度最大,达26.3℃。过程最大降温幅度超过8℃的面积约59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2.2%,其中,降温幅度超过14℃的约162.5万平方公里。福建连城(16.6℃)、江西安远(16.5℃)、四川峨眉山(16.5℃)、广西桂平(15℃)等10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温幅度突破历史极值。对交通运输、设施农业、城市运行和人民生产生活等方面均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暖冬”预测是否不准?

国家气候中心此前统计显示,今年秋季(9至11月)全国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最高,全国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1.1℃。此外,预测结果也显示今年冬季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

但是,近日天气持续偏低,这是否与预测结果相反?

国家气候中心表示,谈及某年或某个月份偏暖,不是通过单次天气事件来定的,而是通过对比整段时间的气温平均值,是否显著高于或低于历史同期来确定。例如,今年秋季11月3-7日,我国大部地区出现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这个时段内气温断崖式降低,比历史同期低了不少,但如果计算整个秋季的平均气温发现是1961年以来最高,所以是“最暖的秋季”。

气候变暖、厄尔尼诺加剧冷暖起伏

谈及近期气温持续偏低的原因,国家气候中心解读指出,主要是受寒潮影响,此外,全球气候变暖和厄尔尼诺在使冬季气候偏暖的同时,也加剧了冷暖的起伏。

国家气候中心指出,赤道与极地之间存在巨大温差,这种差异促使极圈外围形成了一圈强劲的西风,环绕在极地周围,它被称之为西风急流。西风急流就像“围栏”一样,约束着极地的冷空气。稳定的极涡被强大的西风急流限制在北极地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地区增温速度是全球的2-3倍。

北极地区增温,与中低纬度气温差减弱,难以维持强大的西风急流,极涡内的冷空气变得“躁动不安”,更容易分裂南下。北极来的冷空气,其温度远远低于中低纬度地区,多次出现的寒潮天气让公众感到“特别冷”,由此便形成如下图般的故事线:

w640&pubTime=1703076783000

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厄尔尼诺背景下我国冬季气温总体偏暖,但阶段性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也就是说冷暖起伏比较明显。

但是,冷空气过程强度不仅仅受厄尔尼诺影响,也与北极涡旋的分裂和中高纬西风带的扰动也有很大关系。今年12月中旬以来,北极涡旋分裂为双中心,分别位于格陵兰岛和西伯利亚上空。伴随着欧亚上空西风带的剧烈扭曲,西伯利亚高压异常增强,我国大部地区由前期盛行偏南风转为偏北风,冷空气南下,导致气温骤降。

另一方面,厄尔尼诺激发的菲律宾异常反气旋将热带水汽向我国输送,因此来自中高纬的寒潮过程配合来自低纬的丰沛水汽条件,导致我国中东部出现较大范围的降雪过程。此外,地面积雪造成的晴空反照率增加也使得后期回温较慢。

国家气候中心表示,中国是气候变化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虽然增温幅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极端寒潮强度并未减弱,强冷空气或寒潮影响范围增大。

例如:2020年2月14-17日,全国型寒潮过程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出现8~12℃的降温,局地降温18℃以上,东北、华北东部、黄淮等地出现降雪(雨)天气,吉林省有7站最大积雪深度超过40厘米,广东、广西等地出现大雨或暴雨,多省出现冰雹、大风、雷电、道路结冰等灾害性天气。

2016年1月20-25日,强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全国过程降温超过6℃面积达到786万平方公里,529县市过程降温超过12℃,16县市超过18℃,23站连续降温幅度突破历史极值,67县市日最低气温突破历史极值,25日,广州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场降雪。

后冬气候趋势如何?

国家气候中心预计,后冬(2024年1-2月),东亚冬季风强度总体偏弱,除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西藏大部、青海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外,我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但冷暖起伏明显,或再次经历气温“过山车”。

后冬我国中东部降水偏多,全国其余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冷空气活动较为活跃,北方地区可能再次出现阶段性强降温、强降雪过程,江南、西南地区东部等地可能发生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在冷空气间歇期,大气扩散条件转差,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和长三角等地或出现雾和霾。

来源:中新社国是直通车

编辑:杜银龙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广东还要冷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