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21日4时2分,积石山县再次地震,震级4.1级。广东地震台副台长王力伟向南都记者分析,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属主震-余震型地震,主震后会有持续一段时间的余震出现,其衰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主震发生后一个月内尤其要注意5级左右的强余震。
12月21日,在积石山县大河家镇梅坡村,施工人员搭建活动板房。新华社发
王力伟告诉南都记者,初步研判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属主震-余震型地震,这意味着主震之后会有一些余震,“历史上5级以上的地震基本上都是主余型地震,其后都可能伴随5级左右的强余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自18日23时59分发生6.2级地震后,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在19日0时24分至2时10分发生3到4级地震共计8次,20日0时34分再次发生3.4级地震,21日4时2分,积石山县再次地震,震级4.1级。
王力伟表示,一般震级越大的地震,其衰减越需要持续的过程。“它本身的衰减可能要几年甚至十几年,但是会影响到人类活动的余震主要发生在主震后10天内或者一个月内,这是灾后救援的关键时期,尤其要注意这种5级左右的强余震。”
南都此前报道,目前,甘肃积石山地震救援工作已在收尾,重点转入灾后重建阶段。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组织专家对甘肃积石山附近地震活动进行研究分析,此次地震位于甘东南地区,距离最近的断层拉脊山北缘断裂约3公里。初步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此次地震为逆冲型破裂。
什么是逆冲型破裂地震?与地震的强度和破坏性是否有关?王力伟解释,逆冲型破裂地震是在力的挤压作用下发生的破裂,地震破裂面通常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上盘地壳块体向上滑动,下盘地壳块体相对下降,往往伴随着地表的显著变形。“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也是逆冲型破裂地震。”王力伟补充道,这类地震可能导致严重的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地表破裂等。
至于逆冲型破裂地震是否具有更强的破坏性,王力伟表示,有一定的关联,但地震的强度更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震级和震源深度。“地震是地下断层发生的破裂,每条断层的层状不同、几何结构不同、所处的应力环境不同,破裂类型也不太一样。逆冲型破裂是一个上下的运动,所以垂直运动幅度比较大,对地表的影响相对来说会更显著。”王力伟介绍:“但主要影响因素还是地震震级比较高,震源比较浅。”
采写:南都记者 郑璇真 实习生 王若宇
编辑:张亚莉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直击甘肃积石山地震救援
甘肃青海地震救援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