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以“深汕携手·发展共赢”为主题的2023深圳市—汕尾市产业转移合作园暨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题推介会在深圳举办。深圳、汕尾两地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深圳和各地的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等超200人参会。
活动推介了位于深汕合作拓展区的深圳市-汕尾市产业转移合作园相关情况。大会还重点分享了近年来汕尾实施“深度融湾”示范工程,以“链条延伸、集群共建”为主线,探索“深圳总部+汕尾基地”“深圳链主+汕尾配套”等共建模式,吸引龙头企业落户汕尾。
产城融合谋发展
会上,汕尾市委副书记、市长郑海涛以“同圈”“同城”“同宗”“同心”“同向”“同力”“同享”七大关键词,阐述了深圳、汕尾两地的互动渊源、共赢潜力。
12月20日《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发布,汕尾“入圈”,成为深圳半小时经济圈内极点。展开规划图,伴随着3条高铁、7个高铁站的建设,汕尾海陆空一体化的交通枢纽陆续建成,“特区就在家门口”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以此次推介的深圳市—汕尾市产业转移合作园为例,该园区位于深汕合作拓展区,由深圳、汕尾共建共享共管,与深汕特别合作区相距仅5公里,未来待融深快线建成后可15分钟直达深汕高铁站,30分钟抵达深圳。据悉,深汕合作拓展区规划面积约33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14.6平方公里,未来将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配套、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五大产业。
今年是深圳携手汕尾对口帮扶协作的第十年。多年来,汕尾在城市建设、营商环境、产业发展方面一直对标深圳,以产城融合理念发挥汕尾资源禀赋优势,催动“双向奔赴,互利共赢”提速换挡,书写了深圳-汕尾对口帮扶协作夯基聚力、节节攀升的生动实践。
招商政策显优势
“当前,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在全力建设‘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这给汕尾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深圳市-汕尾市产业转移合作园也将乘势而上、奋楫向前。”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尾指挥部指挥长戴斌表示,深圳市-汕尾市产业转移合作园将享受三个层面的政策优势:
国家层面,汕尾作为深圳在省内唯一结对合作革命老区的城市,有国家关于革命老区对口合作的政策支持。
广东省层面,园区可以得到省内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和深圳对口帮扶协作的相关政策支持,同期,园区正积极推动落户企业享受深圳的产业政策,构建对标深圳、对标湾区的产业扶持政策体系。
市级层面,即将出台为产业转移合作园量身定制的招商政策16条,“招商政策16条”将为在合作园新设立或新迁入的企业在用地、厂房建设和租赁、技术升级、设备采购、企业上市、产值和税收达标等方面给予奖励和支持。对于特别重大产业项目、行业龙头、国家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等,还可以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提出优惠申请,符合条件的企业可获得全方位的支持。
除“真金白银”亮资源外,汕尾也拿出了“真情实意”强服务的行动。当前,在汕尾开办企业全流程已压缩至0.5天、348项高频事项实现“全市通办”、企业投资项目全程免费代办、项目审批压缩至28个工作日……力求全域服务与大湾区同频共振。而深圳市-汕尾市产业转移合作园还将在此基础上力求“企业办事不出园,深圳能办的事园区也能办”,开设园区企业服务中心。中心在常态化开展各项服务的同时,会积极扩大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招商,持续推动招商引资提质增效,产业集群持续壮大,比较优势继续凸显,园区发展全力提速。
串链成群提质效
“造新车,来汕尾!”汕尾市政协副主席、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李永坚向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企业发出邀请函。
早在2015 年,在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珠三角和汕尾逐渐实现同一水平发展”重大决策指引下,比亚迪就东进汕尾,在陆河、红草分别布局了储能电池、汽车核心零部件和智能终端等系列先进制造产业链。
比亚迪带来了汕尾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能级跃升。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比亚迪陆河基地已在汕尾建立年产值百亿元的储能项目,红草基地已形成规模化的汽车零部件项目。特别是今年以来陆河新能源汽车研发测试基地也迎来了开工,预计比亚迪在汕尾投资产业项目年产值将超180亿元。
同时,弗迪科技、铭德智能制造、立威新能源合成材料等多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也相继落户汕尾;东风李尔、京西重工、悠跑科技、力劲科技等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头部企业落户深汕特别合作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效应越发突出、更为耀眼。
目前,汕尾正在加快制定出台《汕尾市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拟从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税等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成长期、全链条服务的保驾护航。
“汕尾拥有充足的空间优势,这刚好互补了深圳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局限。同时,它的政策优惠、区位优势,以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投入的不断提升,正成为众多新能源汽车企业青睐汕尾、投资汕尾的资源要素、动因源头。”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执行会长、秘书长刘华表示,看好汕尾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希望携手各界持续挖掘汕尾新能源的成本、环境、服务优势,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汕尾拿出以“园”招商、以“链”招商、以“商”招商、以“资”招商等方法,向广大科研机构、企业家发出“奔向海陆丰,兴业攀高峰”的邀请,以期携手打造以新能源汽车为主导的产业新城的愿景可期可待。
采写:南都记者 张艳丽
编辑:张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