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韶同行|教育帮扶:东莞韶关两地每年交流500名教育人才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东莞
原创2023-12-23 08:59

东莞与韶关两市的结对帮扶关系至今已有21年之久!新一轮莞韶帮扶启动后,莞韶指挥部以“百千万工程”引领对口帮扶协作和产业有序转移合作,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关于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部署要求,积极推动两地共建共享共赢。

为进一步展示莞韶合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工作任务落实的经验做法和生动实践,日前东莞市委宣传部联合市经协办组织中央、省、市重点媒体赴韶关开展专题采访活动。

5520x3680_65857a4131270.JPG

过去两年,东莞向韶关累计派出支教教师191人(一学年),接收两批共309名韶关教育人才(一学期),面向韶关教育人才开展7大类培训项目,参培人员达到3074人次,遴选集团化办学龙头学校、市级品牌学校与韶关中小学校建立16个跨市教育集团,推动东莞韶关76所学校开展结对帮扶工作,覆盖基础教育各个学段……近年来,莞韶两地不断深化教育帮扶,统筹推进教育全径、全方位、融入式帮扶工作,推动教育优质资源惠及更多韶关师生,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集体备课落地生根 形成东莞支教“南雄经验”

“我深切地感受到,教育帮扶不能只停留被支教学校缺老师顶课、支教学校送几节示范课、开几次讲座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帮扶教师’,帮助教师们提高教育教研能力,方为长久之计。”今年8月,东莞市南城阳光实验中学副校长邓小林来到韶关南雄市全安中学支教。支教4个月后,他对教育帮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图片

刚到南雄,邓小林就应邀去到距学校60公里外的两所山区中学为老师做讲座,在那里他感受到南雄老师们对集体备课的浓烈兴趣,他决定用“集体备课”的方式来帮扶老师。集体备课,是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审定教学设计、反馈教学实践的一种备课活动。

邓小林建议将南雄学校分区划片,形成中学四个教研片区,小学五个教研片区,开展集体教研活动,很快南雄市教育局采纳他的建议,立即分好教研片区,制定片区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不过要推动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就得有一个抓手。“那就是编写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课堂教学的导学案。”从9月到12月,邓小林奔走在南雄市一所所中小学校里,通过讲座的形式宣讲如何编写导学案。除了宣讲工作外,邓小林的精力全倾注在编写化学导学案上。他和全市化学老师一起奋战三个月完成初三化学导学案的编写任务,并且他还自掏腰包捐赠5000册化学导学案给全市初三学生,使得“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落到实处。

图片

邓小林表示,编写导学案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导学案编写的质量如何?计划通过说课比赛来决胜负;导学案使用的情况如何?以片区为单位的赛课是试金石。现在,南雄全市中小学正在举行教学设计及说课比赛,规模前所未有,教师参与率高。很快各种成果将出来。如教学设计集、各科导学案、获奖或发表文章论文集、南雄教研刊物等。“这是切实可行的模式,可以让大多数教师参与其中,将形成支教‘南雄经验’,这些都是可以推广的。”

  “爱心联盟”已启动118次爱心帮扶

 12月中旬,韶关翁源县官渡小学举办了一场 “星光奖学助学”行动表彰活动。该校五年级学生小溪(化名)首次站上舞台拿到了600元奖学金,心里充满激动。这场“星火助学”“星光奖学助学”行动是由“爱心联盟”发起的。该联盟成立于2017年,是由厚街翁源对口帮扶指挥部和东莞驻翁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组共同发起成立的社会帮扶联盟,其成员主要由企业、商会、协会或其他社会组织组成。

553x383_6585798d71383.png

联盟企业在指挥部和驻县工作组指导下,在翁源县内开展定期、定向、定额帮扶,做到领域精准、对象精准、措施精准、资源对接精准、资金使用合法依规、帮扶持久长效。南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爱心联盟”的成员之一,自2017年起,该公司持续7年在翁源开展薪火助学爱心行动,到目前为止捐赠金额超65万元。“我们希望通过设立奖学助学教育基金,激励优秀学生及助力低保、低收入家庭子女,让每一个在校的孩子都能感受到社会关怀和温暖,追求‘知识改变命运’的美好愿望。”活动现场,该公司负责人对媒体说。

“联盟企业借助自身优质资源,结合企业文化,制定行动方案,针对翁源县特定对象、范畴以及相关薄弱领域投入固定的资金、人力、物力以及有效的帮扶方式,围绕助学、助教、助残、创业就业、文化文明、医疗健康、环境保护、产业帮扶、乡村振兴等全面帮扶。”

1198x805_658579d0a8abd.jpg

厚街镇-翁源县对口帮扶协作工作队办公室主任王健鹏介绍,截至2023年11月,“爱心联盟”共有爱心企业(商会、协会)46家,启动爱心帮扶行动共118次,涉及助学、助教、助农、敬老、济困、项目援建等多个领域,累计投入资金超1454万元。

真金白银投入  升级教学设备设施

12月中旬,走进韶关市武江区龙归镇马渡村马渡小学,破旧的校门口、操场篮球场、文化长廊等已焕然一新,校园里书声琅琅,书香阵阵,处处流动着昂扬向上的气息,一改往日景象。

图片

“我们学校的‘改头换面’要非常感谢东莞帮扶干部的助力,他们为我们翻新了校园,特别是篮球场翻新后,学生们非常喜欢,一下课就在上面奔跑。而且还为我们捐赠图书、教学器材等,让我们小学有了如今的模样。”韶关市武江区龙归镇马渡小学负责人告诉媒体记者。

马渡小学只有一、二、三年级,仅有40多名学生,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都比较匮乏。“我们工作队了解情况后,申请了17万元帮扶资金对学校进行大改造,购置课桌椅、运动服、教学器材等,让师生能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东莞市委组织部组织驻马渡村第一书记曾超告诉记者。


4096x3072_65857a12c4900.jpg

在东莞大朗结对帮扶的韶关乐昌四中,老师们可以用上设备先进的录课室进行录课、备课,学生们也用上了崭新的学习电脑。近年来,大朗投入100万元帮扶资金对学校的环境、教学设备等进行升级,同时派驻支教老师进行深入帮扶,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乐昌四中负责人介绍,前几年该校校园破破烂烂的,连个像样的操场都没有,通过东莞帮扶力量,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得到很大提升,特别是教育质量从垫底提升到中上水平,学校知名度也在提高,得到群众的积极认可,如今出现生源挤爆的现象。

4160x3120_65857a126c82f.jpg

东莞市教育局介绍,近年来,莞韶指挥部将教育帮扶作为重点民生项目部署推进。据统计,两年来东莞向韶关累计派出支教教师191人(一学年),接收两批共309名韶关教育人才(一学期),两地每年交流教育人才达到500人;面向韶关教育人才开展7大类培训项目,参培人员达到3074人次,市“三名”工作室招收韶关入室成员207人,推动韶关名优骨干教师队伍持续扩大;与韶关中小学校建立16个跨市教育集团;推动东莞韶关76所学校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累计推送10万多节优课微课,110多万道习题,30多万个教案、课件等配套资源。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韩成良(部分图片由帮扶工作队提供)

编辑:韩成良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