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在惠州市惠东县巽寮度假区有个叫“渔业村”的特色村,该村原本是清一色的渔民,村总面积仅0.12平方公里。近年来,该村抢抓滨海旅游发展机遇,村民生活越过越富足,如今,该村年户均收入已超15万元,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
滨海游升温,为渔业村发展带来新机遇
12月22日,惠州市“百千万工程”调研行宣传组走进渔业村,全面深入了解了该村的发展历程,体验了该村的美丽与魅力。
调研现场
渔业村位于巽寮度假区的核心区,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明显。站在渔业村发展规划的沙盘前,如同打开了渔业村美丽的画卷。该村陆地面积形似两个鱼形的岛,核心景区取名“双鱼岛”,其中一条肥大的“鱼”,是目前渔业村村落的主体,一排排整齐有序的民居与一旁矗立的摩天大楼展示出渔业村的祥和与富足,另一条身材苗条的“鱼”是渔业村的主景区,两条鱼首尾呼应,通过两座桥相连,其中一座可以通车,另一座是人行桥,其形体优美引来诸多游客打卡,取名“情人桥”。
渔业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苏明仔指着沙盘介绍,该村上世纪60年代只有40户人家,是清一色的渔民,被称作“疍家人”,即水上居民。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1961年,40户渔民才上岸安家,拥有了岸上的住所。发展至今,该村现有户籍人口1430人,党员42人,全村仅0.12平方公里。
游客打卡双鱼岛
渔家人靠海吃海,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惠东滨海游不断升温,给渔业村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滨海游重要线路金海湾大道从该村穿越而过,村民依靠滨海优势,发展起了旅游项目。
海上休闲观光产业,带动渔民户均增收15万元
苏明仔介绍,渔业村坚持党建引领、规划先行,结合村情特点,明确本村发展定位,以建设一个现代休闲渔港为目标,打造两条滨海观光岸带和推动四个功能区组团发展。
渔业村(沙盘一角)
该村利用丰富的滨海资源优势,构建了集食、住、行、游、娱、购于一体的旅游产业链。通过引导渔民转产转业,成立休闲渔业合作社,将全村89艘国库船只统一规范管理,打造海上休闲观光产业,合作社年收入达2000万元,带动渔民户均增收15万元。
同时,该村针对休闲渔港的发展定位,打造了一批亲水码头、渔家集市等景观节点,引进了“遇见理想”“渔人码头”等民宿项目,带动村里的民宿、餐饮等行业提质升级。
双鱼岛文旅项目是巽寮度假区党工委、管委会推动渔业村“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产业培育的项目之一。该项目采取村企合作建设而成, 总投资超2300万元,布局了“晚晴楼”高级餐厅、时尚营地帐篷、轻奢民谣舞台等。目前该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80万元,通过进一步布局完善旅游轻商业,预计可解决100户村民就业。
营地帐篷。
眼下,适逢冬季,原本是惠东滨海游的淡季。调研人员发现,双鱼岛仍有不少游客前来打卡,这里蓝天、碧海、银沙、日落、星空、松林,形成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散布于海边人行道旁和小树林里的39顶白色时尚帐篷,成为一道靓丽风景。走进帐篷,酒店化布置,茶台、洗手间、双人床,冲凉房一应俱全。寒冬时节,帐篷口处的小平台上,还提供火锅服务,吹着海风,听着海浪拍打海岸的声音,游客可以边吃火锅边欣赏海景。
该项目负责人陈渐良介绍,双鱼岛美丽的景观和周全的配套服务,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打卡,还有许多深圳单位组织员工来这里搞团建。他们39顶帐篷,旺季一篷难求,即便是现在淡季,每个周末也很抢手。
优先发展旅游产业,打造现代化休闲渔村
苏明仔介绍,渔业村坚持党建引领,始终把抓旅游产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推动渔业村旅游产业做强做优。近年来,渔业村先后获评“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广东省十佳最美渔港”“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入选了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
双鱼岛风景
接下来,该村将对标成都的宽窄巷子、广州的琶醍,打造巽寮的“宽窄巷子”美食文创街区,规划建设渔家美食一条街,推广炒米茶、糖圆、鱼干等渔家传统美食,进一步激活夜经济,打响渔业村旅游“品牌”。落实好典型示范村创建要求,持续做好人居环境整治、污水治理等工作,把渔业村打造成为生态宜居、产业富庶、文旅融合、管理有效的现代化休闲渔村。
采写/摄影 南都记者郭秋成
编辑:郭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