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值1.5亿元,惠州这个村产业振兴就靠这“招”

南都N视频APP · 惠州大件事
原创2023-12-24 12:55

南都讯 惠东县稔山镇范和村,现有人口1.2万多人,是名副其实的惠州人口第一大行政村。日前,惠州市“百千万工程”调研行宣传组前往该村调研时发现,该村产业振兴基础良好,仅养虾产业年产值就达1.5亿元。

乡村治理,范和村是省级典范

范和村地处大亚湾畔,稔平半岛西北端,距稔山圩镇2公里。范和村下辖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万多人,是惠州人口最多的一个行政村。

图片

调研现场

范和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华连介绍,由于范和村人口量大,地域广阔,姓氏复杂,有50多个姓氏,曾经是一个村风民风彪悍,矛盾纠纷冲突、社会治安混乱的地区。在县、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组织推动下,范和村积极探索基层治理之路,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实现了由乱到治的根本转变。

如今的范和村是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的重点村,是市域社会治理示范点,先后获得“中国古村落”“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广东省卫生先进村”“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惠州市文明村示范点”“惠州市十佳民主法治村”等荣誉称号。

大力发展养虾产业,促乡村振兴

范和村党委下辖4个支部,党员158人,村“两委”干部11名,全村耕地总面积约4200多亩,山地2.2万多亩,海滩涂2500多亩,海岸线2.5公里。

图片

连片虾棚与远山

陈华连介绍,该村党委结合本村实际,坚持党建引领,落实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全面激发乡村活力。

通过整合古村风貌、田园风光、海洋生态、民俗文化等资源,重点打造古村观光、果蔬采摘、骑行出海、赶海捕鱼、晒盐下棋等体验式旅游精品,打造观光旅游、休闲娱乐服务片区。按照政府引导、民间组织、市场运作的方式,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组织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将荒废的耕地、盐田改造成高水位海虾养殖,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村民多渠道增收。

截至目前,该村仅养虾产业年产值已经达到了1.5亿元,村民参股人数200人左右;此外,该村还引进矿泉水厂、酒厂等,在促进村民家门口就业的同时,带动村民发家致富。

图片

装筐出售

调研人员在范和村的白虾、金刚虾养殖基地看到,连片的虾棚一眼望不到边,附近田园里白鹭在悠闲的觅食,虾棚与田园风光构成一幅美丽图画。稔山源昇水产养殖场门口,养殖员正在将长大的白虾、金刚虾装车出售,整筐整筐的白虾、金刚虾个头均匀,硕大饱满。

该养殖场技术员肖强介绍,该养殖场现有工人40人,一半以上都是范和村人。目前,虾的行情还不错,金刚虾约20头1斤,批发价50元左右;白虾约40头1斤,批发价20到25元。范和的虾主要销往广州、深圳,还远销福建、海南等地。该养殖场现有养虾水体约70亩,39个养虾池,平均亩产5000多斤,一年可以养3茬,收益相当可观。

采写/摄影 南都记者郭秋成

编辑:郭秋成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