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地方对私拆承重墙处罚标准过低,全国人大法工委出手纠错

南方都市报APP • 时局快报
原创2023-12-27 09:18

南都讯 记者刘嫚 发自北京 针对一些地方对私拆承重墙处罚标准过低的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审查“纠错”,制定机关已作出相应修改。

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报告2023年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报告披露了上述备案审查纠错案例。

南都记者关注到,上述案例也曾作为备案审查工作案例在中国人大网公布。

今年以来,装修中私拆承重墙事件频频进入公众视野。4月底,“黑龙江哈尔滨一居民楼装修拆承重墙导致200多户居民紧急疏散事件”冲上热搜,后公安机关对4名相关责任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几乎同时段,“广州白云区岭南新世界一业主私拆承重墙事件”也引发广泛关注,有新世界业主称,同楼业主私自打拆承重墙,导致自家房屋出现墙体裂纹、地板下沉等问题。

装修私拆承重墙是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如私自实施也会导致相应处罚。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房屋建筑使用者在装修过程中擅自变动房屋建筑结构和承重结构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而有的省份物业管理条例降低了私拆承重墙的罚款数额。某省地方物业管理条例规定:“业主、物业使用人损坏房屋承重结构、主体结构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立即改正,恢复原状,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报告透露,有关组织对这一规定提出审查建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审查认为,地方省物业管理条例规定明显低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的罚款额度,属于放松管控,与上位法规定不一致。而且地方的规定是“可处”罚款,国务院的规定是“并处”,地方的处罚规定明显较轻。

“实践中因私拆承重墙而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案例时有发生,引起舆论关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表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坚决遏制私拆承重墙等违法违规行为。制定机关对此应当给予高度重视,房屋承重结构、主体结构涉及公共安全,地方性法规应当严格执行上位法有关规定,不应放松管控,降低处罚幅度。

报告称,经沟通,制定机关已对相关规定作出修改。

编辑:梁建忠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